灯塔岛大屠杀

成立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被赋予了诸多特权,其中还包括与亚洲进行贸易的专属权。该公司可以缔结条约、宣战、建立殖民地、铸造自己的货币、审判、监禁和处决。它被赋予了对好望角以东直至合恩角的广阔区域的完全管辖权。在其存在期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了4艘船只,共派遣了超过一百万欧洲人前往亚洲进行贸易,并向欧洲国家运送了约785万吨亚洲货物。东印度公司的资本以今天的货币价值计算,相当于当今世界2,5家最大公司的资本总和,这足以证明其强大的财力。
29 年 1628 月 8 日,由七艘公司船只组成的护航队在旗舰帆船巴达维亚号的带领下,离开荷兰港口特塞尔,开始了通常持续 9 至 XNUMX 个月的漫长旅程,前往巴达维亚(今雅加达)。

VOC船只前往东印度群岛的常用路线
巴达维亚号是荷兰东印度公司(VOC)规模最大、最新的船只之一(于29年1628月1200日服役)。这艘船有三根桅杆,排水量3100吨。船帆面积达5平方米,航速可达24节。巴达维亚号还配备了XNUMX门火炮用于自卫。


巴达维亚号的复制品
据官方数据,这艘船离开港口时载有341人(尽管其中一些人可能在离开前就弃船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人、180名船员、100名士兵、50名乘客(其中包括22名妇女和儿童)。为了采购亚洲商品,主要是在欧洲备受推崇的香料,船上装载了12箱银币,总价值250万荷兰盾,如今价值000万美元,以及珠宝(另有8万美元)。此外,货舱里还装载了爪哇岛殖民地所需的物资,包括……砖块和一个壁炉(也用作压舱物)。
船上储备了可供数月使用的食物和淡水,因为下次补充补给的机会要几个月后在好望角才会出现。在长途航行中,咸牛肉、鱼干、奶酪、豆类和饼干都被用作食物。所有这些食物不仅是人类的食物,也是各种蠕虫和昆虫的食物(无处不在的船鼠也是它们的竞争对手),因此很快就变得外观和味道都令人倒胃口。饮用水方面,每人每天限饮1,5升水或啤酒。几周后,水变成了恶臭的泥浆,痢疾成了船上的常客,维生素缺乏则导致坏血病。巴达维亚号上装载的活猪、山羊和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饮食。
对大多数人来说,“巴达维亚”号上的生活,就像那个时代的其他船只一样,非常简朴。虽然船长、军官、荷兰东印度公司官员和特权乘客仍然可以享受舒适度最低、私密性较好的舱房,但其余乘客、船员和士兵则挤在炮台甲板和下方的护舷甲板上。荷兰语 舰队 当时,吊床尚未普及,男女老少都并排睡在塞满荞麦壳或羊毛的床垫上。没有通风设备,人们在闷热的房间里一住就是数月,房间里弥漫着汗臭味,散发着久未洗澡的尸体的气味。如果说在热带地区人们要忍受酷暑,那么在北方地区,人们则要忍受寒冷,因为只有在厨房里才允许生火。


巴达维亚号复制品的炮台甲板
蟑螂真是祸害。当时,一艘船上的船长被蟑螂折磨得焦头烂额,他承诺每杀死一千只蟑螂,就给水手们一份白兰地。几天后,他收到了……32只被压碎的蟑螂!
文章作者有幸在巴达维亚号停靠澳大利亚悉尼港期间参观了它的现代复制品。甲板之间的距离之窄,甚至无法让一个成年人站直,而位于船头的厕所(海军术语为WC,也指帆船的船头)的设计也让我感到惊讶。厕所的用途是一块带孔的木板,卫生纸则是一根粗麻绳,在船外摇曳。

巴达维亚复制品的厕所
巴达维亚号与其他东印度公司船只一样,也存在双重权力体系。船长阿里亚恩·雅各布斯必须与高级商人兼公司代表弗朗西斯科·佩尔萨特分享权力。他们相识已久,彼此厌恶,近乎敌对。
彭萨特的副手是小商人杰罗尼穆斯·科内利斯,他成为了巴达维亚的邪恶天才,也是巴达维亚最血腥叛乱的发起者。 故事 导航。他追随荷兰艺术家约翰内斯·西蒙斯·范德贝克(1589-1644),以笔名约翰内斯·托伦提乌斯(Johannes Torrentius)闻名,后者被指控犯有异端邪说、亵渎神明、无神论和撒旦教罪。对于奉行加尔文主义、道德观念严格的荷兰来说,这无疑是一项极其严重的罪行。

约翰内斯·托伦蒂乌斯
科内利斯的名声相当糟糕。他曾经营一家药店,但后来破产了,他刚出生的儿子死于梅毒,而且他本人也因坚持托伦提乌斯的理念而面临牢狱之灾。于是他决定离开荷兰,但科内利斯是如何绕过东印度公司严格的人事要求的,至今仍不得而知。
北海的一场风暴将船队的船只冲散,巴达维亚号只剩下两艘船陪伴。在大西洋的热带地区,这三艘船长期处于死寂之中。淡水供应即将耗尽,为了补充淡水,他们不得不前往塞拉利昂海岸。“好客的”非洲给荷兰人带来了疟疾和黄热病,随后斑疹伤寒也降临到他们头上。
14 年 1629 月 1611 日,巴达维亚号终于在好望角抛锚,补充了补给。短暂休息后,船队进入印度洋,巴达维亚号很快与同伴走散,船长后来对此有所怀疑。随后,船只沿着所谓的布劳威尔航线航行。这条航线由荷兰航海家亨德里克·布劳威尔于 18 年发现,几乎将穿越印度洋到达荷属东印度群岛的时间缩短了一半。与此同时,从好望角出发的航线最初严格沿东向航行,而在大洋东部则沿北向航行。但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转折点成了一个难题,因为当时地理经度只能非常近似地确定——为此,必须知道给定点的准确时间,但第一批精密计时器直到 XNUMX 世纪上半叶才被发明出来。
此时,科尔内利斯心中酝酿着一个险恶的计划:发动叛乱,夺取这艘载有珍贵货物的船只,雅各布斯船长可能也参与其中。有证据表明,他们计划将来以毛里求斯岛或马达加斯加岛为基地从事海盗活动。
科内利斯秘密招募了大约二十几名支持者,并对他们进行了有效的“思想工作”,其主要内容如下:
• 地狱和魔鬼并不存在
• 圣经只是一本童话故事集
• 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在上帝的允许下发生的。
正如任何冒险故事一样,船上也发生了一段爱情故事,考虑到年轻气盛的旅行者们漫长而乏味的航程,这并不奇怪。冲突的起因是27岁的卢克丽霞·范德米伦(Lucretia van der Mijlen),她当时正带着女仆小天鹅(Zwaantje Hendriks)前往巴达维亚探望丈夫。由于这位女士富有且与弗朗西斯科·佩尔萨特(Francisco Pelsaert)相识,她住在一个独立的舱室里,与军官们生活在一起,而不是住在公共甲板上。
雅各布斯船长一直关注着卢克丽霞,但她拒绝回应他的追求,于是他把注意力转向了她的女仆,而后者显然也对他心动不已。于是,巴达维亚号上形成了数个阵营:一边是佩尔萨特和卢克丽霞,另一边是阿德里安·雅各布斯和兹万特耶·亨德里克斯。杰罗尼穆斯·科内利斯扮演着阴谋主谋的角色,但他却默默无闻。
一天晚上,一群蒙面男子袭击了卢克丽霞,他们抓住她的双腿,把她扔下船,威胁要把她扔进海里。然后,他们把粪便和焦油涂抹在她身上。尽管事发惨状令人毛骨悚然,受害者还是认出了其中一名袭击者,此人后来在巴达维亚被绞死。
卢克丽霞事件可能是船长拒绝接受的报复行为,也可能是科尔内利斯试图煽动船员叛变。当时,佩尔萨特病得很重,很少离开船舱,难以维持船上的纪律。

巴达维亚复制品的上层甲板
最初的叛变计划未能实现——4年1629月300日清晨,巴达维亚号撞上了晨礁珊瑚礁,该珊瑚礁位于瓦拉比群岛(霍特曼·阿布洛霍斯群岛北部群岛)之中。事故原因是在确定地理经度时出现了航行错误——船向北转向时,已经偏离了计算位置以东322多英里。沉船时,船上共有326人(其他来源为XNUMX人),其余人员在航行中死于疾病。

瓦拉比群岛是豪特曼阿布拉霍斯群岛的北部群岛。
该群岛由荷兰探险家弗雷德里克·霍特曼于1619年发现,位于西澳大利亚海岸80公里处,由122个无人居住的岛屿组成,周围环绕着珊瑚礁。岛上只有海鸟和海狮,不过其中一个岛屿上还栖息着一种袋鼠。
尽管“巴达维亚号”将枪支和桅杆扔到海里减轻了重量,但仍无法脱离礁石。因此,他们决定用小船将大部分遇难者、淡水和食物送往附近的灯塔岛,并将大约40人的小组送往叛徒岛。另外70人在科尔内利斯的带领下留在船上。

灯塔岛,现代景观

礁石上的“巴达维亚”号
由于忙着将船舱里的水和食物搬上甲板的水兵和士兵们,喝了酒后很快就醉了,在船舱被水淹没之前,只救出了大约900升淡水和20桶饼干。风浪越来越大,情况更加恶化。后来,一些桶装淡水和食物从被毁的船体上被冲上了岸。
意识到物资匮乏,情况将变得灾难性,佩尔萨特决定驾驶两艘救生艇前往爪哇岛寻求援助,船上载有48人,其中包括船长雅各布斯和他的情妇兹万杰·亨德里克斯、另外两名妇女和一名儿童。他们于7月8日或33日出发,历时1600天,航行了XNUMX海里,无一人员伤亡,最终抵达东印度群岛海岸。
在巴达维亚,雅各布斯和兹万特耶·亨德里克斯被囚禁,其中一名袭击卢克丽霞·范德米伦号的凶手被绞死。为了营救“巴达维亚号”的遇难者和船上的贵重物品,当地总督指派500吨的“萨达姆”号帆船给佩尔萨特。这艘船隶属于弗朗西斯科·佩尔萨特率领的舰队,该舰队于7年1629月63日从特塞尔岛出发抵达巴达维亚。救援队前往遥远的澳大利亚海岸,并搜寻沉船,历时16天。最终,在XNUMX月XNUMX日晚,巴达维亚号的残骸被发现。
与此同时,一场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腥悲剧在豪特曼·阿布罗略斯群岛的岛屿上上演。13月70日,“巴达维亚号”的船体被巨浪彻底摧毁。船上40人中,XNUMX人溺亡,其余人,包括杰罗尼穆斯·科尔内利斯,在残骸上漂流了两天后,终于抵达了灯塔岛的海岸。
灯塔岛是一座缺水的小岛,岛上满是沙土,部分区域覆盖着海鸟粪,面积仅有5,25公顷,最大面积为450米 x 275米,海拔仅两米。只有零星几处生长着坚韧的草木。
作为岛上遇难幸存者中资历最深的,科尔内利斯亲自指挥,自封为“上将”,要求所有人以上帝的名义向他宣誓效忠(12 月 XNUMX 日及之后),并把军队交给他指挥。 武器 和食物。他还组织了一个“委员会”,旨在为科内利斯及其追随者的行为提供一些“合法性”。
阴谋家们制定了阴险的计划,要杀死大部分幸存者,并将人数减少到绝对确定的45人。他们一方面要减少食人族的数量,另一方面要组织一支队伍,准备夺取前来救援的船只,进行海盗活动。
一群效忠东印度公司的手无寸铁的士兵(约20人)在42岁的维贝·海耶斯的带领下,被带到九公里外的西瓦拉比岛“寻找水源”,并被留在那里。如果他们找到水源,就必须发出烟雾信号,尽管科尔内利斯希望这些士兵会饿死在岛上。
第一批谋杀发生在七月初,处决主要以盗窃食物为由,最初由“议会”批准,后来演变成一场真正的狂欢。谋杀常常成为一种娱乐。
受害者被淹死在海里,被割喉,被刀剑砍死,被殴打致死,有时儿童甚至被勒死。科尔内利斯本人清白无辜——他本人并未参与屠杀。但在他的命令下,大约有115至125人被杀害,其中包括12名妇女和7名儿童。

灯塔岛大屠杀
叛军留下七名女子供其性欲,并强迫她们签署一份书面承诺,承诺将无条件服从任何对她们有求于的男人。其中五名女子被“共同使用”,卢克丽霞被交给了杰罗尼穆斯·科尔内利斯,而一位加尔文教传教士(其妻子和七个小女儿被残忍杀害)的长女则被迫与一名男子同床共枕。
与此同时,海斯的士兵设法在其中一个岛屿上找到了淡水,并发出了事先约定的信号,但无人回应。然而,入夜不久,灯塔岛的居民开始三五成群地乘坐临时搭建的木筏抵达,试图逃离这场屠杀。他们的人数达到了47人。
得知血腥屠杀的消息后,海耶斯担心叛军会发动袭击,下令在水井周围修建某种石头防御工事(这被认为是澳大利亚最早的欧式建筑),并用冲上岸的沉船残骸,用木头和金属(铁环、三英寸钉子)制作了长矛、棍棒等简易武器。水、蛋以及鸟类、塔玛袋鼠(一种袋鼠)和海狮的肉使这群人保持了良好的体力,不像比肯岛上那些半饥半饱的居民。
8月至9月间,叛军四次试图击溃海耶斯的部队,但均未成功。在第三次行动中,科尔内利斯被捕,其四名同伙被击毙。
灯塔岛的领导权落入了科内利斯最亲密的亲信、嗜血的 24 岁士兵沃特·洛斯手中,大屠杀仍在继续。
17月XNUMX日,萨达姆号驶近西沃拉比岛。维比·海耶斯乘坐一艘先前从叛乱分子手中缴获的舢板抵达,向佩尔萨特通报了局势的悲惨,以及叛乱分子意图夺取这艘即将抵达的船只。于是,萨达姆号的船员全副武装地迎战叛乱分子的小艇,迫使其投降。

“萨丹”

萨达姆号的到来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佩尔塞特领导了对兵变和公司沉船资产打捞工作的调查。十三人被指控犯有兵变、谋杀、盗窃、破坏荷兰东印度公司财产以及其他罪行。在严刑拷打的调查中,科尔内利斯认为自己无罪,并试图将谋杀归咎于他人,但后来他部分承认了指控的真实性。被告指控的屠杀主谋卢克丽霞·范德米伦也受到了攻击。然而,随后在巴达维亚进行的调查未能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证明卢克丽霞有罪。
英国历史学家迈克·达什(Mike Dash)在其著作《巴达维亚的墓地》中,根据荷兰档案,认为希罗尼米斯·科尔内利斯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可能患有神经梅毒。

澳大利亚第一座监狱的遗址,巴达维亚叛乱者在审判期间被关押在灯塔岛。
2年1629月XNUMX日,七名叛乱分子被绞死,他们的右手被砍断(科内利斯双手被砍断)。沃特·洛斯和另一名叛乱分子被押送到澳大利亚海岸,其后续命运不明。此举是出于对“萨丹号”命运的担忧,因为叛乱分子人数超过了船员人数。其余人的命运将在巴达维亚决定。


叛乱分子遭受酷刑和处决
到5月中旬,在印度潜水员的帮助下,从巴达维亚号沉船残骸中打捞出了XNUMX箱银币中的XNUMX箱,以及一些其他贵重物品。XNUMX月XNUMX日,萨达姆号返回巴达维亚。途中,被告遭受了各种惩罚:鞭笞、被拖入龙骨下方以及被抛出船桁。
31年1630月XNUMX日,在巴达维亚进行调查后,又有六名叛乱者被绞死或判处绞刑。“巴达维亚号”船长阿里安·雅各布斯虽然遭受严刑拷打,却始终未承认参与了这场阴谋。然而,他最终被判犯有导致沉船的罪行,并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弗朗西斯科·佩尔塞特(Francisco Pelsaert)导致巴达维亚号沉没并引发兵变,他被东印度公司剥夺了职位和财产。而威尔比·海斯(Wilbe Hayes)则成为了民族英雄,他和他的士兵们都获得了晋升。
1647 年,根据《弗朗西斯科·佩尔萨特日记》改编的《巴达维亚号悲惨航行》一书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书中配有 XNUMX 幅版画,描绘了过去事件中最悲惨的场景。
1963年,澳大利亚渔民发现了“巴达维亚”号沉船。1970世纪XNUMX年代,船尾、几门火炮、一个锚以及其他文物被打捞上来。其中一些文物目前在西澳大利亚海事博物馆展出。


西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博物馆的巴达维亚号残骸
灯塔岛目前被指定为国家遗产,整个豪特曼阿布罗略斯群岛被指定为国家公园。

灯塔岛考古发掘

灯塔岛大屠杀遇难者的骸骨
1985年至1995年间,荷兰莱利斯塔德的巴达维亚船厂(Batavia-Werf)建造了一艘东印度公司帆船“巴达维亚号”(Batavia)的精确复制品,该船厂采用17世纪荷兰传统造船技术并选用合适的材料。船厂创始人威廉·沃斯(Willem Vos)监督了建造过程。

威廉·沃斯

巴达维亚号的复制品
1999年秋,巴达维亚号被运往澳大利亚,在悉尼国家海事博物馆的码头展出,并偶尔出海。2001年XNUMX月,这艘复制品返回其原籍船厂的码头,并向公众开放。
参考
1. 达什,迈克。《巴达维亚的墓地——引发史上最血腥叛乱的疯狂异教徒的真实故事》。伦敦,2002年
2. Pelsaert, Francisco.《François Pelsaert 的巴达维亚日记》。西澳大利亚海事博物馆,1994 年
3. 巴达维亚的历史.
4. Rupert Gerritsen. 1629年澳大利亚首次刑事诉讼。Batavia Online Publishing 2011
5. 鲁珀特·格里森,《巴达维亚兵变:1629年澳大利亚的第一次军事冲突》。巴达维亚在线出版,2011年
6. 互联网资源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