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满洲发生了什么

鞍山昭和钢铁厂是满洲里最大的钢铁厂
这是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化出版物馆藏中的一个惊人发现。该出版物是中文的,但不同寻常。现在只能在台湾阅读的旧字符。特别年表。中国,对我们来说只是不同和不寻常。
而且这本书里的数据非常有趣。
另一个中国、不同的历法和不寻常的北京名字
该书出版于明戈三十七年二月。
民国历是中华民国的历法。 1911年清朝灭亡后,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按照历代的方式制定了新的历法。在某种程度上,这是革命者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纯粹的法律行为,因为在中国之前,除了基于皇帝座右铭的历法之外,没有其他历法。
因此,革命者也不得不采取同样的做法,只是没有虔诚的座右铭,只有两个字“民国”,即“人民国家”或“共和国”。国民党在内战第一阶段取得胜利后,从1929年起,这个历法在中国成为强制性的,直到共产党获胜并废除为止。
那么,37年是明戈的1948岁。这也是国民党的白种人和中共的红种为争夺中国而进行激烈斗争的时期。
该书在北平出版。哪里哪里?俄语-在北京。我们在中国首都的名称上没有区别,但在汉语中却有一个区别。 1928年至1949年,这座城市被称为北平,从1949年开始,它被称为北京。语义差异很大:第一个选项可以理解为“北方平静”,第二个选项可以理解为“北方首都”。
北平变种出现在1926年至1928年的北伐之后,当时国共两党联合并击败了一群军国主义将军的军队。尽管在这场战役中,白汉与红汉之间出现了分裂,但蒋介石还是成功完成了这场战役,并于1928年XNUMX月占领了北京并改名。
本书由中国东北(前满洲国领土)货物贸易管理委员会出版。该委员会出版了多部有关前满洲国经济的著作,其中包括这本有关钢铁工业的书。这很有趣有两个原因。
首先,它准确地呈现了伪满洲国日治时期和战争时期的钢铁冶炼和钢材生产情况。
其次,它包含了国民党政府为进一步发展满洲钢铁工业而制定的计划纲要,即国民党五年计划。

日本时代的鞍山昭和钢铁厂。
现在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第一点上,因为这些数字是值得的。
满洲沦陷
但现在先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的出现情况。
这本书本身是按照日本报道的精神编写的,只有中文版。显然,要么是满洲冶金公司尚未前往日本的前日本员工,要么是他们的中国助手,连同他们随身携带的文件,参与了该书的编写。
国民党对前满洲(中文称为东北)的兴趣非常大。在中国的这一地区,日本人建立了强大的钢铁冶炼厂,铁冶炼量超过中国其他地区2,5倍,钢冶炼量超过中国其他地区14,5倍。按照欧洲标准,钢铁产量很小,大约相当于中型工厂的规模,但在落后的中国背景下,其产量却惊人之大。
此外,日本人还创建了一整套生产武器装备、弹药和车辆的工业。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了很多帮助,在1946年至1949年期间获得了价值4,4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但是,拥有东北很重要,无论是对于自己的武器,还是红色中国人都没有得到它。
1945年1945月至XNUMX月,满洲国领土被苏联军队占领。根据协议,苏联军队在日本投降后三个月即XNUMX年XNUMX月全部撤出,但苏联租借的辽东半岛一角除外。
当苏联军队进入这片领土时,中国红军和白军都冲进了这片领土。第一个成功的是红色中国人,他们在苏联指挥部的同意下占领了满洲北部。美国人从西部省份和缅甸通过海路让中国白军登陆中国,并试图将他们登陆到满洲港口,但失败了。
1945年XNUMX月,国民党军队在满洲西南的天津登陆,从那里向东北发起进攻。他们成功地占领了满洲中部,将共产党军队分为三部分:南部的辽东半岛、东部的朝鲜边境地区和北部的松花江以北。

截至 1946 年 XNUMX 月满洲局势示意图:红色 - 共产党,绿色 - 国民党,红绿阴影 - 国民党控制的地区,共产党军队在其中活动。
满洲的前日本工业初步被分割成几个部分。钢铁冶金业被白军夺取,兵工厂和军工企业被红军夺取。共产党组织了武器弹药的生产,还从苏联接收了大量缴获的日本武器,包括 坦克 и 炮兵.
正是在此时,上述委员会开始研究满洲经济并规划其发展。这项工作是在1947年满洲建立临时权力平衡期间进行的,并于1948年XNUMX月完成。
但这些计划并没有实现。 1948年初,国民党在满洲的局势急剧恶化,共产党进军并占领了许多城市,国民党军队发现自己被困在大城市。
就在1948年1948月,红色中国人占领了鞍山,拥有满洲最大的冶金厂。共产党还在中国北部发动了一次成功的进攻,威胁要切断满洲的联系。 XNUMX年XNUMX月至XNUMX月,辽沉战役爆发,共产党击败了国民党大军,彻底占领了满洲里。

红色中国人驾驶缴获的日本下五坦克向沉阳挺进
不久之后,对北京的进攻开始了,1949 年 XNUMX 月,北京防御司令傅作义将军投降了北京。他的部队加入了解放军,傅作义本人担任水利电力部部长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战争年代的基本数据
如前所述,本书提供了日本统治下的满洲国以及战争年代(直至 1944 年)钢铁冶炼的实际数据。
日本人在接收满洲时已经拥有了钢铁冶金设施,在鞍山和本溪湖有两个大型工厂,民国二十一年(21年)冶炼了1932万吨金属。

鞍山昭和工厂附近的高炉
在日本统治下,随着这些工厂建造了新熔炉并对现有设备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冶炼业不断发展。民国二十九年(29年)冶炼金属量达1940万吨。随后,在战争年代,冶炼量急剧增加,并在1年急剧下降:
明戈三十年(31年)——1942吨;
明戈三十年(32年)——1943吨;
民国三十三年(33年)1944万吨。
满洲的黑色冶金术既冶炼生产用铸铁(即不转变成钢),也冶炼钢然后轧制钢材。很大一部分产品用于出口。例如,生铁生产的高峰期,明戈三十一年(31年),生产生铁1942万吨,其中出口773,3万吨,本地消费560,8万吨。满洲国内铸铁消费量从 212,4 世纪 1930 年代中期开始增长,并于 1943 年达到顶峰,这与金属加工和机械工程(主要是军事)的发展有关。
钢锭几乎不出口,1942年才开始出口,当年冶炼钢731,6万吨,其中仅出口30万吨。在钢材生产中,本地消费也超过了出口。例如民国三十二年(32年),生产轧材1943万吨,其中出口718,9万吨,本地消费140万吨。

鞍山昭和工厂的轧机
因此,满洲钢铁工业出口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产量,主要以钢铁和钢材的形式,并将三分之二的产量出售给当地建筑、工程和军事生产。
满洲显然主要为在中国作战的关东军和日本军队提供补给。所以日本人与中国作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利用了中国的资源。
没有回答的问题
但一个大问题是1944年满洲产量急剧下降的原因。金属冶炼与32年的水平相比下降了1943%。
但为什么呢?
当时满洲境内没有任何军事行动。 1930 年代在满洲活动的游击队在 1940 年大部分被击败,他们的残余人员很快逃往苏联境内。
1944年,日本人在中国进行了成功的进攻,击败了中国白军,并于1944年1945月建立了从朝鲜到被占领的法属印度支那的直达铁路。日本人在中国遭遇的严重挫折和失败直到 XNUMX 年夏天才开始,当时苏联退出与日本的中立条约后,日本人开始在满洲集结军队。
1944年的所有战役都是在远离满洲的地方进行的,因此钢铁产量的大幅下降不能用军事原因来解释。
那么1944年满洲发生了什么?
目前,我什至对这个奇怪事实的原因没有任何假设,这当然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的作战能力。在这里,您将必须研究大量不同的材料才能找到线索,然后找到我认为最有趣的问题的答案。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