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海战中俄日高爆炮弹对桅杆、上层建筑及船体非装甲部分的影响
从爆炸性内容来看
大家知道,我们的12英寸高爆弹是一种设计极其奇怪的弹药。头部相当大,壁厚,因此炸药含量较低。只有6公斤无烟火药,或者(根据我的计算)10公斤湿焦木,然而,从现有数据来看,日俄战争中作战的舰艇并未配备高爆炮弹。
弹丸质量为331,7公斤,装药量为6公斤,炸药含量仅为1,8%。日本12分米弹丸质量为386公斤,装弹量为39,2公斤下沙,炸药含量为13,7%。日俄战争中法国和美国的高爆弹装填黑火药,携带炸药分别为20,2公斤和16,33公斤,分别为6,9%和4,1%。后来国产331,7公斤高爆弹的炸药含量为8,5%,470,9公斤为12,5-13,1%。
很明显,对于高爆弹丸 12-dm arr. 1894的爆炸性内容太少了。即使是最接近的美国地雷,其火药填充量也多出 2,72 倍。
在高爆发力动作方面
在这方面,日本炮弹具有明显的优势。显然,39,2公斤下沙的爆发力比6公斤无烟火药的爆发力要大,但高出多少呢?只有在详细比较俄罗斯和日本的炮弹击中船只非装甲部分的结果之后才有可能回答这个问题,而我还没有开始。因此,我只想说,即使是“炮弹版本”的反对者也承认日本炮弹具有更高的爆炸力,尽管对这种优势的程度的估计各不相同。
从碎片化行动来看
必须说,这个动作对于俄罗斯和日本的炮弹来说都远非理想。日本地雷爆炸时,碎片向四面八方散落,从达到最大破坏效果的角度来看,这是正确的。但下沙的特殊性,加上其数量巨大,导致射弹被粉碎成非常小的碎片,很快就失去了破坏作用。与此同时,其中很大一部分被证明是如此之小,以至于我们不应该将它们称为碎片,而是将其称为灰尘。为了说明这篇论文,我展示了 N. L. Klado 文章中的一个有趣的表格“火炮 和装甲”,发表于《军事》 舰队 还有一本 1906 年的海军参考书。”
请注意收集到的碎片的重量,以及与带有 melinite 填充物的弹丸的重量有何不同 - 这是弹丸中炸药含量非常适中的情况。
俄罗斯炮弹产生的碎片较多,尽管数量较少,但它们通常沿着弹丸的飞行路径散布在相对狭窄的圆锥体中。在这个锥体中,俄罗斯弹丸的破片效果优于日本弹丸,因为破片更大,飞得更远,保持杀伤力的时间更长,但在其他方向则较差。然而,有时我们的炮弹显示出极好的效果:之前我描述了敷岛的命中,这给日本人带来了很多麻烦,正是因为碎片散落到各个方向,包括通常的破坏锥体之外。
然而,日本炮弹造成严重破片伤害、影响舰艇战斗力的能力不容低估。我不会提及俄罗斯战列舰塔楼的多次干扰,因为显然,这并不是日本碎片造成的,而是我们塔楼(Mamarints)的不成功设计。但即使没有干扰,日本炮弹的破片潜力也足以对付很多人。
因此,击中“佩列斯维特”号战列舰舰艏炮塔右侧10英寸大炮上方铰链盖的大口径炮弹并未击穿装甲,而是产生大量碎片,导致包括炮塔指挥官在内的6人死亡。几乎所有仆人都残疾了。在另一起事件中,一枚大口径炮弹在中间炮台下方的佩列斯韦特号无装甲侧爆炸,导致该炮台的XNUMX英寸火炮失效。一枚日本高爆炮弹击中“佩列斯韦特”号后指挥塔,导致发动机舱盖被炸碎,格栅上布满了弹片,导致该舰的中部发动机不得不停止工作半个小时。
大口径炮弹击中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第二个烟囱区域导致蒸汽管道损坏 - 显然是碎片,否则这一事件应该被记录为高爆炸性优点的确认日本的炮弹。这次袭击的后果是,考虑到之前受到的管道损坏和推力下降,塞瓦斯托波尔号被迫将航速降低至 8 节,无法再保持其排名。这一点通常不会被注意到,因为此时俄罗斯中队混淆了队形,这就是为什么“塞瓦斯托波尔”不再在总体堆中脱颖而出,尽管如此,其速度的降低是无可争议的成就日军在战斗中的重炮弹会导致战列舰被迫离开。
在评估日本炮弹的破片效果时,还必须考虑到一个细微差别。日本的炮弹不仅会造成炮弹碎片,还会造成被爆炸能量摧毁的非装甲结构碎片造成碎片损坏——而我们的炮弹,这种效果明显不那么明显。
总体而言,日本和俄罗斯12毫米地雷的破片效果很难进行比较。唯一一次我们的炮弹碎片将一艘日本舰艇击落的情况是两艘“好东西”击中了对马岛的装甲巡洋舰“浅间号”。炮弹在船尾中层甲板区域爆炸,其碎片刺穿了舱壁、下层甲板的非装甲地板以及对面。结果,水不仅进入船内,还导致大面积洪水:“浅间号”船尾下沉 1,5 m,被迫抛锚。
但应该考虑到的是,从俄罗斯炮弹击中右舷侧的洞的大小来看,它们的口径为10分米。这种炮弹的装药量比 12 分米地雷更强大 - 6,71 公斤湿木火药而不是 6 公斤无烟火药,而且木火药产生更多碎片。此外,10英寸弹丸的壁更薄,这可能增加了其通常的膨胀锥体之外的碎片损坏,这是填充粉末的弹丸的特征。因此,我不能保证如果用 10 英寸口径地雷代替我们的 12 米炮弹,浅间号也会受到类似的损坏。然而,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在不声称这是最终事实的情况下,我倾向于将俄罗斯和日本炮弹的破片效果评估为不同的方向,但总体上具有可比性 - 只有一个保留,我将在下面做出保留。
就燃烧行动而言
在这里,无条件的首要地位属于日本炮弹。显然,这是由于爆炸温度高,而且炸药没有完全爆炸,将烧伤的碎片散落在两侧。
据了解,“鹰”号战列舰采取了严厉的防火措施——讲台上的木料被拆除,甲板室、生活区等处的木质包层被拆除。然而,击中它的炮弹有64枚(平均可靠的估计)引起了多达 30 起火灾 - 国产炮弹没有表现出这样的情况。
必须考虑到,火灾极大地降低了俄罗斯帝国海军舰艇的战斗力。光学瞄准器“冒烟”,导致火炮难以在甲板上操作和移动。后者尤其重要。为了控制炮火,日本人广泛使用带有标志的信使,通过测距站获得指示与我们船只的距离。在战争的轰鸣声中,这个方法相当巧妙,也非常有效。但在一艘被多次火灾吞没的船上几乎不可能。
关于保险丝
由于我不知道的原因,第 12 太平洋中队的 2 dm 高爆炮弹配备了无烟火药而不是吡咯啉(最有可能的是 1TOE 炮弹是相同的),这可能需要更换他们的双 Brink 激波管带管模组。 1894年
因此,国产12-dm高爆弹不再需要用于穿甲弹的不寻常引信。管编曲1894是在遇到水、薄侧板、索具等时触发的。但这种创新的代价非常高:本来就少量的吡咯啉(不超过10公斤)被完全怪诞的6公斤无烟火药所取代。
奇怪的是,可以说日本和俄罗斯的地雷使用了相同类型的引信。它们在结构上有所不同,但都是底部惯性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
1)在俄罗斯引信中,撞针由特殊弹簧固定到位,发射时弹簧不弯曲,而在日本引信中,撞针由在弹丸飞行过程中从撞针上旋入的特殊重量固定(由于到后者的旋转);
2)在管中排列。 1894年,底火具有足够的力量来点燃射弹中的火药,而在日本,底火则点燃火药或Melinite的中间装料。
两种保险丝的动作时间约为 0,005 秒。
然而,保险丝的相似性并没有给出相同的效果。日本的高爆炮弹通常在接触障碍物时或接触障碍物后立即爆炸,但俄罗斯的 12 英寸高爆炮弹在接触障碍物后可以覆盖很长的距离。日本炮弹的这种“行动速度”不应由引信的设计来解释,而应由下砂的特性来解释,即使在撞击较小的障碍物时也能爆炸。但与障碍物接触后能够移动一定距离的能力可以说是俄罗斯炮弹的“一个缺陷,也是一个特点”。
一方面,我们的12英寸炮弹具有在船内爆炸的能力,穿透其侧面或甲板并深入其舱室,这似乎可以比船体爆炸对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事实上,这样的射弹可能会破坏几个隔间,飞过它们,然后爆炸,用碎片击中更多的隔间,甚至刺穿对面。同时杀死紧急船员水手、信使和其他职责不允许他们受到装甲保护的船员。
但另一方面,俄罗斯的12英寸炮弹可以穿透相对较薄的屏障并在舰外爆炸。例如,在对马岛战役中,受人尊敬的阿列克谢·里提克(Alexey Rytik)估计,一枚炮弹的直径为 12 分米,它击穿了浅间管道,但没有破裂。在山东,三笠号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一枚12英寸的弹丸从8500-9000米的距离(46-49缆)射穿了后管的上部,但只有在落入后面的水中时才爆炸。战舰。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根本不是在谈论保险丝缺陷,而是在谈论其操作的细微差别。当弹丸击中障碍物时,其速度会降低,而其内部的撞击器继续以相同的速度移动。因此,样品管的操作时间。 1894 差异很大,具体取决于障碍物减慢射弹速度的程度(更多关于此 这里)。毫不奇怪,12 英寸地雷可能会在光障后面十米甚至数十米处爆炸,而光障可能是敌舰的桅杆或索具。
同时,日本炮弹造成的机匣破裂对侧面的破坏程度也比国产炮弹严重得多。而且由于日本炮弹造成的孔洞边缘经常向内弯曲,用木盾从内部修复这种损坏是很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当然,这对于上层建筑来说并不是必需的,但是当日本地雷击中水线附近的无装甲一侧时,结果非常不愉快。
蔚山战役中,日军火炮口径不超过8英寸,造成了一些弹坑。显然,12英寸的“手提箱”可以在侧面打出更大的孔
当然,博罗季诺号和皇太子号的中队战列舰沿着水线有连续的装甲带,可以很好地抵御日本炮弹的攻击。但雷特维赞号却不能这样说——尽管它的两端覆盖着51毫米装甲板,但后者无法保护战舰免受大口径地雷的伤害,正如黄海战役所表明的那样。 10-12分米的炮弹虽然没有击碎这样的装甲板,但却在其中留下了一个带有裂纹的大凹痕,导致变形的装甲板和侧面让水进入战列舰的船头。因此,亚瑟王分舰队的7艘战列舰中,只有一艘拥有足够的末端防护,而在对马岛作战的第12、第1和第2装甲分队的3艘俄罗斯舰艇中,也只有4艘。
剩下的俄罗斯船只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发现自己遭到了日本“手提箱”的攻击。山东会战中,“波尔塔瓦”号遭受严重损坏:两枚12英寸日军炮弹在其船尾打出一个6,2×2米的实心洞,“波尔塔瓦”号船尾倾斜,航速下降,落后于敌舰。中队的主力,当他受到多哥的追捕纵队的攻击时,这对他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此外,这样的漏洞也很难突破符拉迪沃斯托克。 “佩列斯维特”机头的无装甲侧遭到破坏,在战斗结束时它失去了很多可控性。该船的倾角为7-9度,并没有很好地服从舵,只有当指挥官下令将双层底空间的隔间(除了船头的隔间)淹没时,这一问题才得以纠正。 “佩列斯维特”号和“皇太子”号烟囱严重受损,推力下降,耗煤量相应增加,导致两舰无法进一步尝试突围符拉迪沃斯托克。
在对马岛海战中,奥斯利亚比亚号战列舰的死亡显然是由战列舰船头的 12 英寸日军炮弹一击所起的,尽管我认为,在这里,再次,这主要归咎于船舶的建造质量。 “西索伊大帝”号和“乌沙科夫海军上将”号遭遇严重进水,导致航速大幅下降,导致夜间落后于主力分舰队。当然,这种滞后并没有以任何方式影响对马海战的结果,但这并不能改变高爆炮弹击中我方两艘战舰被击落的事实。尽管事实上两者都不是日本炮兵的优先目标。事实上,两艘战列舰在战斗的第一天都保持了队形(“西索伊大帝离开了队形,但这是由火灾造成的”),只是因为俄罗斯纵队的速度较低。但当涅博加托夫加快速度,躲避驱逐舰的攻击时,他们很快就落后了。
俄罗斯的重型炮弹由于能够深入日本舰艇的船体,可能而且经常对没有装甲保护的舱室造成广泛的损坏。幸运的是,装甲舱也受到了影响 - 6 分米敷岛炮的乘员实际上是被炮弹碎片击中炮台地板而倒地,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如果紧急救援人员或其他日本水手发现自己脱离了装甲部队的保护,并且处于由俄罗斯炮弹碎片形成的“死亡锥”区域,这将导致严重的船员损失
而我们的12英寸高爆炮弹,由于爆炸“延迟”,对日本舰艇的舷侧和烟囱造成的伤害要小得多。无装甲一侧的破洞面积比日军炮弹留下的面积要小得多。据我所知,俄罗斯12英寸弹丸在垂直套管中造成的最大孔洞尺寸为1,21 x 0,97 m(岩手、对马)。这低于日本 8 分米弹药的平均产量。
但即使出现这样的洞,也只是因为我们的地雷击中的不是巡洋舰的侧面,而是侧面和甲板之间的接缝,这延迟了其运动并确保了在蒙皮通过期间爆炸
由于当突破光障时,弹丸没有破裂就穿过光障,因此它留下了相对光滑的边缘,不会像日本高爆弹爆炸时那样向内“滚动”。这使得密封这些孔变得更容易。尽管存在样品管。 1894年,俄罗斯12英寸高爆炮弹击中烟囱时并不总是爆炸,上面已经给出了例子。尽管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况——一枚12英寸炮弹击中对马的朝日管道时发生爆炸。出于三个原因,用弹丸穿过烟囱而不破裂是很糟糕的。
首先,消除了炮弹碎片通过烟囱损坏锅炉的可能性。日本的地雷就有这种能力,比如山东战役中,第一次击中皇太子的烟囱,就导致13号锅炉被炮弹碎片击毁。
其次,俄罗斯的炮弹直接穿过管道,并没有造成明显的推力损失、煤炭的过度消耗以及受影响船只的速度下降。然而,有时,即使没有爆炸的撞击也足够了——一发炮弹直接刺穿了浅间号的管道,仍然导致巡洋舰的速度下降。然而,我们必须考虑到,在这种情况下,射弹对我们来说击中了管道底部,这显然预示着推力的显着下降。
第三,我们的炮弹直接击穿了管道,并且没有在敌舰甲板上方造成破裂,因此弹片自然无法击中驾驶台和上层甲板上的船员。
总体而言,我国12英寸炮弹对烟囱的影响明显弱于日本炮弹。
从上面可以明显看出,在击中晶石时,日本的地雷也变得更加有效。它们在接触瞬间爆炸,向俄罗斯舰艇的甲板和上层建筑洒下许多碎片,撕裂了发出战斗信号的升降索。必须指出的是,俄罗斯炮弹在上层建筑或直接在舰船甲板上方爆炸时也能表现良好,但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明显低于日本地雷。管编曲1894号可以而且应该在与光障接触时起作用,但是,考虑到其对重型射弹的作用时间,爆炸仍然必须发生在船外。
显然,俄罗斯炮弹“不愿”在穿过机壳的瞬间或紧接其后爆炸,降低了其对敌人的破片效果。在这方面,一个指示性的例子是对马岛战役中敷岛上的12分米高爆弹的同样击中,当时炮弹在炮台下爆炸,导致6号机组人员死亡和失败。 -里面有dm枪。破片效果无疑是强大的,但它是由于日军的一次不幸事故而实现的——它击中了炮台装甲板的下部,弹丸向下弹跳。如果我们的炮弹击中炮弹下方的无装甲侧,那么爆炸将更靠近船体的中心平面,从那里碎片无法再穿过地板击中炮弹。
发现
考虑到国产12英寸高爆弹和日本“手提箱”的爆炸能量和碎片对非装甲船体结构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相当意想不到的结论。在许多情况下,俄罗斯和日本的重型地雷造成了相当规模的破坏。但日本地雷的特殊性,加上无可否认的起火优势,使其能够造成损害,从而大大降低了战舰的战斗潜力。日本的地雷造成洪水泛滥、速度降低、火力控制受阻和失效、击中火炮,甚至击中受装甲保护的火炮等。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高爆炮弹对日本舰艇内部未受保护的舱室造成严重破坏,经常在其无装甲甲板上留下巨大的洞。问题是,在被毁结构数量相当的情况下,这些舱室的破坏对日本战列舰和装甲巡洋舰的战斗力影响不大。当然,紧急救援队遭受了这种内部爆炸,但日本人可以容忍,因为我们的炮弹没有为他们创造太多工作(充满水的洞,火灾)。
我认为,在日俄战争的条件下,我们的重型高爆炮弹在击中无装甲一侧时,能够传播相当长的距离并爆炸,深入敌舰的船体,应该是不被认为是优点,而是缺点。当它们经过侧面或紧随其后时发出爆炸,它们可以有效地击中敌方火炮(“敷岛”!),导致大面积洪水的发生,如果它们击中桅杆,它们可能会用碎片洒落甲板,击毁军官、测距仪和信使;如果他们击中管道,他们可能会扰乱日本船只的推力,同时还会用弹片损坏他们的锅炉。
相反,它们在船体深处爆炸,有效地摧毁了船员的舱室和其他一般的次要房间,对船体结构造成了广泛的破坏,但同时对敌人的战斗力影响很小船。
在我看来,应该说,日本的高爆炮弹在击中非装甲部件和桅杆时,有效地降低了俄罗斯舰艇的战斗潜力,但不幸的是,我们的炮弹却不能这样说。尽管不是最终的事实,但我仍然认为俄罗斯的12毫米高爆炮弹无疑不如日本的。
然而,我们的这种弹药具有日本“同行”所不具备的品质——它们可以穿透装甲。这一优势是否弥补了上述俄罗斯高爆弹的弱点?
待续...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