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潜力打造欧亚价值区或大欧亚大陆经济极?

三个成本区
在之前的材料“经济极点在事实和数据中是什么样子”中,对对外贸易关系的状况进行了一些详细的考察,这使我们可以说,今天我们拥有三个成熟的成本区。
中国: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对外贸易额13,37万亿,占全球贸易额的42%。 与此同时,各国相互贸易的渗透深度为48%。
美国: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经济,对外贸易额7,44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的23%。 各国相互贸易的渗透深度为65%。
欧洲:欧盟、南巴尔干地区、英国、挪威、瑞士和土耳其,外贸额8,76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额的27%。 与此同时,各国相互贸易的渗透深度为50%。
世界上还没有类似的交易系统,事实上,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同作者在不同平台上讨论的“极点”。
美国在欧洲和其自身价值区之间的交叉贸易额占12%,几乎完全控制了欧洲的军事和政治领域,这使得它们有可能合并成一个超级集群。 事实上,这是直接、公开、正式、专业的讨论。
相反,中国从军事政治控制的角度来看,在东南亚国家没有这样的基地,但在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中具有贸易主导地位(按国家划分为22%及以上) 。 北京正试图通过“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项目网络的概念来弥补其军事政治影响力。
毫无疑问,随着欧洲完全托尔斯泰式的“不抵抗”,其政治精英将与美国建立单一的价值集群。 这最终将给出两个成本宏观经济区,控制着世界贸易的 52%(美国-欧洲)和 42%(中国),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此的预测仅提供了额外的论证。
与此同时,中国人的渗透深度仍将是48%,而欧美人的渗透深度将略有下降——至43%,因为美国的贸易多元化程度高于老欧洲经济支柱。
各方对这些结构的发展有不同的看法。
中国的目标是将俄罗斯、中亚、阿塞拜疆、伊朗和中东北部地区(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纳入其价值区,同时将非洲作为额外的资源基地和潜在的销售市场。
美国的目标是使整个中东与伊朗脱钩,将其与印度市场连接起来,形成第三个宏观集群,即平衡者。 阻止中国将中亚经济完全纳入其区域,将外高加索地区纳入欧洲贸易体系,保留北非作为欧盟原材料部门的地位,并加强从南美国家进口原材料。
大家都在关注乌克兰和台湾的问题,现在又加上了以色列,但实际上美国和台湾的贸易额减少了近40%,甚至在高科技领域还在继续减少。 基础是贸易和价值,外交政策操纵并不总是与这些过程直接相关。
俄罗斯极点
了解了上述立场后,让我们尝试描述一下俄罗斯在这场“生命庆典”中的立场。 从北京“一带一路”峰会来看,莫斯科的方向不是向东,而是向南。 我们不想去中国的大集群(或者我们还不想)。 问题在于,在两个成本“怪物”之间创建自己的独立“极点”的模型是可能且现实的。 我们看到,中国不是美国;北京不会像美国对欧洲那样向莫斯科施压,一切顺其自然。
让我们看看中亚、伊朗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关系是如何建立的。 我们没有那么多国家,因此不需要像之前材料那样编制指标。
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成本区不一定要用大型指标来描述。 例如,美国有一个共同的“自己的”价值区——这大约占世界贸易额的20%;我们和白俄罗斯也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区——很小,但是我们自己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这个价值区在大磨坊之间感觉如何,发展策略和储备是什么。
同样重要的是,俄罗斯仍然将碳氢化合物原材料贸易作为其基础。 这是一个“原材料诅咒”,但在某些情况下,这并不是真正的诅咒,因为花在石油上的 1 美元的价值高于花在 iPhone 上的 1 美元。 一般来说,水的成本也很低,但如果停止销售水会发生什么?
中亚国家(或者传统意义上的中亚)的对外贸易额在0,205万亿左右波动。 美元。 与此同时,该地区内的贸易额不到总额的5%——0,010万亿,与俄罗斯的贸易:±0,041万亿(20%),与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各占7,3%(0,015万亿),与中国的贸易——0,052万亿(25%),欧洲集群 0,047 万亿,即 27%。
由于制裁和物价下跌,俄罗斯对外贸易额从创纪录的0,758年(显然也是最后一个破纪录的年份)——2022万亿下降至0,850万亿。 从结构上看,到目前为止:欧洲贸易 - 0,260 万亿(30,6%),土耳其 - 0,063 万亿(7,4%),印度 - 巴基斯坦 - 孟加拉国:0,026 万亿(3,1%),中国 - 0,190 万亿(22,4%),东南亚 - 0,094 万亿(11%),非洲和拉丁美洲 - 0,020 万亿和 0,025 万亿(2,4% 和 2,9%),中东和以色列 - 0,029 或 3,4%。 与白俄罗斯的贸易增长良好,达到 0,50 万亿美元,增长 5,9%,而与伊朗的贸易增长则相当不雅 - 0,004 万亿美元,增长 0,5%。
如果不是制裁,那么自 20 年至 2018 年以来,我们甚至可以高兴地看到与中亚的相互贸易额达到 2021% 左右。 数字减少了 30%。 但问题是,如果我们对白俄罗斯的贸易额是基于国内生产的产品的贸易额(顺便说一下,2010-2018年,有三分之一是“再出口”;现在是基于生产),那么中部地区的增长亚洲与平行进口有关。
一方面,理论上,我们可以简单地向中亚居民发放45亿美元的定向贷款,从而将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的贸易额水平提高到50%。 然而,这不会是一个价值区,而是一个中亚贸易中心,用于重新制作铭牌、重新粘贴盒子和重新填充装箱单。 事实上,我们也不会增加我们的外贸额,因为我们将弥补欧洲贸易额的不足。
我们相互贸易的第二个瓶颈是,中亚国家的贸易总额占俄罗斯贸易总额的比例为5%。 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相对于中国,这一比例在25%以上;对于墨西哥和加拿大来说,相对于美国,这一比例在23%以上。
不能说欧亚价值区的创建看起来毫无希望。 如果我们进行平均统计,那么,考虑到中亚经济每年7%的增长,以合资企业产品生产(和贸易)的形式获得以6年为周期的结果,国内营业额达到 50% 或 +45 亿美元(即自有产品贸易的增加)需要 92 亿美元的资本投资以及随后的循环信贷系统。 也就是说,它看起来并不像是压倒性的和难以忍受的事情。 甚至有可能稍后将一些移民送回那里工作。
但中国将在那里建造完全相同的东西,并在我们自己的市场上将其生产的部分产品出售给我们。 中亚国家本身不会拒绝与欧洲区和土耳其打交道,更不会拒绝与中国打交道。 其他玩家也不会拒绝。 欧洲购买最多,运气最好(27%),但不寻求增加份额,中国给出25%的营业额,准备将份额增加到50%,俄罗斯有20%的营业额,但不寻求增加份额。提供类似西安的节目 首脑 今年XNUMX月。
那么资本投资必须以某种方式纳入该地区、尤其是我国的整体消费增长。 此外,与中国的这种间接竞争,在某些情况下是直接竞争,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基础设施额外投资的问题,因为你更多的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你的好邻居建设和电气化这条路线。
现在,中国在该地区提供的服务大致如下:中国投资于物流、工业生产和消费,俄罗斯为其提供额外的原材料和发电,为自己创造额外和稳定的收入。 但在贸易中,我们将从该地区进口的产品实际上是中国的。
哪个是最好的选择?
通过参与与中国的竞争来创建自己的成本区,或者选择中国的选择。 事实上,根据目前的谈判和合同,我们似乎已经同意了中国的选择。 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在北京“一带一路”论坛上的发言,我们谈论的是“啃咬”建设“大欧亚”共同成本区的选择。
如果我们谈论极地和成本区,那么伊朗正在要求进入我们的市场;它的市场几乎有 90 万人口。 对外贸易总成交额100亿美元,其中中国和东南亚市场占60%,中东市场占20%,俄罗斯占4%,中亚和印度国家各占2,5%。 伊朗计划将与印度的贸易额增加到30亿美元,但这些原材料供应对我们来说比印度对我们更具竞争力。
考虑到中亚国家,目前与伊朗的贸易总额为 6,5 亿美元,不仅要大幅提高,而且要非常认真地提高——达到 47-48 亿美元。 这需要中亚相应增加96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和类似的工作贷款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伊朗是中东地区独特的美食中心。 通过谷物交易,土耳其的整个北部都充满了面粉,而这些面粉可以在伊朗和这里研磨。
创建自己的“北部”或“中部”价值区,在西方和东方的贸易巨型系统之间运作,这似乎不现实吗?
从货币角度看,该计划的五至六年每年资本投资为 27-30 亿美元,第三年至第四年每年循环贷款为 23-25 亿美元。 不,看起来不像,特别是如果你看看我们多年来资助的项目,以及多年来消失在某个地方的项目。 看起来即使是最低份额的基础上也不会获得融资。 千亿营业额的“通往印度”的走廊看起来不现实、不可理解,但其自身的成本区却并非如此。
你自己的价值区是稳定和独立,有时可以转化为地缘政治。 这并不是一个分裂成大集群的世界中主权的代名词,而是对独立决策的重要支持。 非常重要的是,计算出的潜力仍然存在。 甚至从指标来看这是可能的,这甚至令人惊讶。 通常在我们这个时代,情况恰恰相反。
但令人难过的是时间的流逝。 这些举措应该伴随着中国在西安论坛上的宣言等问题的阐述,以及类似于中国“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观和概念框架。
作者最近感兴趣 分析了 北京“一带一路”论坛的结果是,莫斯科不仅没有遵循“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反而直接表示正在回归“大欧亚大陆”的理念。 考虑到这个概念所涉及的磨石,观察磨石本身和欧亚地区价值潜力的数字是非常有趣的。 乍一看似乎很奇怪,但即使在如此规模的磨坊之间,该项目的潜力也并非虚幻。
我们有多少时间为我们的邻国提供此类计划,很可能将在未来几天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决定。 此次峰会将不会过多讨论地区问题,而是将讨论美国、欧洲和中国集群的共存原则。
如果各方达成一个并非预先确定的框架协议,那么中国将在中亚变得更加活跃,我们将面临中国集群变成“中俄集群”的事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文件中规定了这一选项。
如果没有达成此类协议或原型协议,那么接下来的六个月可以尝试用于“俄罗斯西安”等项目。
如果这不起作用,一切都会按照传统方式“向右”移动,那么你将不得不忘记你的成本区,与中国人一起构建他们的概念,并务实地搁置你的野心。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