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带一路”中国论坛部分成果

18月19日至XNUMX日,在北京举行了一件非常重要的活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论坛,旨在纪念中国这一经济、文化和政治倡议十周年。
考虑到除了一些国家的领导人之外,还有 130 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机构以及另外 XNUMX 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预计俄罗斯媒体对这一事件进行广泛报道是合乎逻辑的。 此外,俄罗斯最大的代表团之一也出席了会议,并花了很多时间讨论俄中关系。
归根结底,“一带一路”项目才是西方超自由主义项目的真正战略替代方案,而我国的总体地位取决于这一替代方案实施的成功与否。 这不仅是“物流”,而且还不是“物流”,而是未来的概念模型之一。
不幸的是,即使就俄中接触和谈判结果而言,国内媒体的报道也极其吝啬,很大程度上仅限于报道俄罗斯领导人真正引人注目的视频片段。 尽管如此,一些双边谈判的结果已经向我们展示了——粮食合同、启动通过蒙古的管道项目和物流、铁路走廊项目。
总体结果
就论坛的总体理念和活动的总体结果而言,更不用说对中国和其他参与者的政策分析,显然存在一些差距。
让我们通过论坛的人物、情况、最终文件以及一些重要参与者的行动回顾来尝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一空白。
从中国领导人忽视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大会的方式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将严肃对待这一事件。 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一带一路”周年纪念论坛与美国赞助的另一项大型活动——即将于 XNUMX 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美国不仅不隐瞒,而且直接宣称要尽可能限制中国在欧洲和东南亚的野心的情况下,旧金山峰会和北京论坛正在成为一种“作秀”。东西两极的力量”。
显然,以色列发生的事件对一些重要参与者的参与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例如,伊朗、埃及和叙利亚领导人现在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巴勒斯坦问题上。 虽然埃及派出了国家第二人——总理。 传统上参加的阿拉伯国家(阿联酋和科威特)也有所减少其代表团数量。 总体而言,除以色列和约旦外,该地区几乎所有国家都签署了中国的倡议。
非洲国家中,第一、二位来自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莫桑比克和刚果,其余由政府代表团代表。 在非洲大陆期望获得最大代表权的国家中,阿尔及利亚最为引人注目。 中阿两国领导人上次会晤是在仲夏时节,但出席论坛的代表团却是往常。
中国的倡议长期以来一直被描述为“通往欧洲的贸易路线”。 本次论坛清楚地表明,欧盟已经并将继续遵循美国的战略。 欧洲方面,只有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的首脑出席。 这里一切都符合过去两年的逻辑,只是再次强调“一带一路”与其说是对欧洲的物流,不如说是中国与欧亚、亚非市场和资源的融合。
J. Borrell 在论坛召开前三天来讨论欧盟政策。 商量了一下就离开了。 华盛顿在中国论坛之后立即组织其活动——美欧峰会并非没有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XNUMX月的欧洲论坛上再次确认了她要“实现”全球门户倡议的意图。 “门户”的想法是取代欧盟形成“全球交通枢纽”,而不是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
这些是直接出现在文件中的官方目标。 显然,欧盟作为全球物流枢纽是一个政治宣言,宣布实施的322亿美元将更好地用于PGII等项目,但它再次强调,在欧盟之间的贸易发展方面而中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限度。
只是之前暗示的内容现在都包含在程序文件中了。 对于投资者和物流业者来说,这是一个明显而直接的信号:中欧之间的贸易现在将严格在欧盟经济自然增长或衰退的框架内进行,而不是由于额外的举措。
考虑一下传统上积极参与中国活动的东南亚高级官员的代表是很有趣的。 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领导人抵达。 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和孟加拉国没有来。
有趣的是,看看美国在这个方向上的外交步骤是如何实施的。 很明显,马来西亚对中国九月份新的海洋地图做出了尖锐的抗议,而且相当严厉。
但地图上绘制的同一条“九段线”不仅影响马来西亚,还影响印度尼西亚和越南。 对于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来说,这并不是拒绝的理由。 顺便说一句,在同一系列地图上也有关于中俄边境的问题。
这些地图集定期出版,显然这不完全是制图问题。 如果说菲律宾多年来一直严酷地走向美国的附庸,那么华盛顿今年则长期、辛勤地培植越南。
虽然对越南没有成功,但确实成功地动摇了中马关系中的地位。 由于马来西亚仍然控制着马六甲海峡的一部分,目前还不清楚什么对中国更好。 总的来说,对于中国来说,考虑到美国对越南的押注,东南亚的局势看起来并不重要,但很明显,马来西亚的生产基地和市场对北京来说非常重要,它必须在那里有所作为。
从中亚代表性的角度来看,这种配置看起来非常有趣。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领导人出席论坛,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领导人未出席活动。
海关和能源部门的负责人来自这些州。 塔吉克斯坦领导人的缺席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塔利班代表团在北京的出现(在俄罗斯联邦被禁止)有关,尽管这里通常有必要制作一份关于近年来杜尚别政治的单独材料 -这已经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了。
但比什凯克的地位很可能是由于中国投资比例相对较低。 同样有趣的是,白俄罗斯领导人更喜欢与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会面而不是参加论坛(他总是积极参与此类活动)。 北京显然缺少阿利耶夫,他在卡拉巴赫会见了美国国务院欧洲和亚洲事务代表。
总体而言,从许多国家的代表性来看,北京在绘制世界地图时显然未能给予美国明确的有力回应。 即使对于中亚感兴趣的各方也是如此。
价值模型
相应地,中国战略思想的第二部分——“命运共同体”价值模式——尽管之前已宣布进行广泛讨论,但在本次论坛上实际上仍未实现。 文件显示,中国已经计划进入新的建设阶段——讨论贸易数字化和形成“无障碍”贸易环境的项目。 但事实证明,即使在第一阶段,许多参与者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 显然,以色列和卡拉巴赫的局势正在做出调整,但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此。
看来,在我们这个时代,把什么归入“价值观”范畴真的很重要吗? 你看,美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划掉什么就划掉什么。
不,没关系。 北京将整个节目约1/3的时间用于文化方面和文化交流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对于中国来说,在这样的战略工程中,摆脱美国和欧洲政治和媒体强加的“中国殖民”、“中国信用奴役”和“北京信用奴役”的论调极为重要。 ”
整个西方自由主义机器就像手提钻一样处理这些叙述,包括在俄罗斯。 我们不应忘记,中国曾一度不得不严厉管教其驻非洲代表,因为他们并不总是允许对当地工人做出正确的姿态。 每一起此类事件都受到自由派媒体的严肃对待。
关于“中国扩张”的论调在俄罗斯十分活跃,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缅甸甚至越南更是如此,总体上非常稳定。 历史的 土壤。 中国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都处于困境,那里的华人侨民和穆斯林人口往往只是在生产和贸易方面进行竞争。 美国正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积极利用这一点。
也就是说,北京不能简单地将其归因于西方的宣传并制止它——我们需要寻找方法。 对于我们俄罗斯居民来说,俄罗斯人和中国人是“殖民邪恶轴心”的论点是一种古怪的叙述,而今天西方却在大力使用它。 习近平的“一带一路”倡议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中国在推动“命运共同体”理念方面未能完全成功地实现这一议程,因为各主要参与者的利益在基层上并没有完全一致,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问题。北京的任务十分艰巨。
这些想法基于三个论点:不干涉国内政治、每个人“诚实的声音”原则、贸易、生产、文化和安全方面的平等规则和方法。 但其背后一定是经济利益和利益的统一,而我们看到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如果我们仔细审视中国论坛的议程和文件,我们会发现北京普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试图提出与我们过去遇到的不同的解决方案。
八步
中国领导人将其描述为“支持该倡议的八个步骤”。
第一个是尽可能广泛的物流网络,即不依赖大节点,而是形成许多流。
第二步是所有流程的最大数字化,同样重要的是无条件“投资保护”的假设。
第三步,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步,是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引导到“千个小项目”政策中,而不是专注于“大型项目”。
第四步是“绿色能源”和重点投资方向。
第五步是促进创新以及中国与合作伙伴分享技术的意愿。
第六步是对文化和人道主义关系的投资。
第七是制定一份文件,列出“一带一路战略框架内诚实合作”的规则清单。
第八步是创建独立的国际平台。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中国准备考虑许多规模不大的参与者的利益,这些参与者尚未将自己视为这些“大型项目”的框架之内。
例如,今天的白俄罗斯显然不是最合适的“通往欧洲的道路”,尽管它是最明显的。 有多少货物会经过吉尔吉斯斯坦的物流,马来西亚对组装场地的“生产车间”和贸易代理(也就是中国)的地位是否满意,等等类似的问题。 今年XNUMX月的《西安中亚宣言》很宏大,但事实证明,一些国家并不明白它在所谓的日常层面上如何发挥作用。
事实上,这些都是北京的中国人想要给出概念性答案的问题。 一千个小型项目加上技术的提供,并以文件形式记录了一套统一的规则和投资保护原则。 是的,这是丝绸之路理念的重大转变,它总体上反映了近期欧美政治的现实以及世界贸易向宏观集群划分的过渡。
另外,目前的周年纪念论坛还不能算是一个突破。 相反,它是在与美国的理念和投资极其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更新中国观念,消除小参与国的瓶颈和误解。
对于俄罗斯和伊朗来说,基本上没有战略选择,但对于许多其他参与者来说,有一个选择,而中国人正在同时回答许多难题。
相对于美国的想法,中国项目的参与者有什么好处?
覆盖范围广。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政策总是集中在几个关键点上,就是中国以前所做的。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所有资金都是通过政治精英的平庸贿赂获得的。
至少中国的概念所宣称的恰恰相反——许多事情规模虽小,但在地区层面上却极其实用。 如果中国能够在制度上真正解决中端市场层面的贷款技术问题,对于较小国家的企业来说将会很有趣。 为此已提出申请。
在这方面,中国将面临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许多国家实施这样的小项目战略,即使从人员配置的角度来看,也很难管理。 中国还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而美国即使有人员储备和技术,在这方面的举措也常常失败。
这是过去“一带一路”论坛的总体模式,美国将不得不在即将举行的APEC峰会上与中国的这些建议一起做出回应。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不能与大多数参与中国战略的国家放在同一水平上,因为俄罗斯在这里扮演的是一种初级“共同发起者”的角色,尽管它是一个重要且必要的共同发起者。
没有俄罗斯的资源和“战略后方”,中国的构想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我们仍然需要弄清楚,我们如何充分地构建适合我们未来的重量和任务的双边经济模式。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