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作家兼记者乔治·奥威尔(真名埃里克·布莱尔)于1948年出版的小说《1984》是XNUMX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奥威尔创造的“老大哥”、“思想犯罪”、“双重思想”、“新话”等令人难忘的形象至今仍然影响着舆论。 “新话”一词(在最初的新话中)目前被用来指代一种在功能上具有极权主义的语言,而不是作为人类交流手段的自然语言。
在俄罗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主要因其小说《1984》和讽刺小说《动物农场》而闻名。 其中明显包含对苏联极权政权的批评,这就是为什么这部小说成为冷战期间西方宣传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治小册子。
反过来,苏联宣传思想家坚称(或许并非没有道理),奥威尔的小说《1984》揭露了现实社会主义的铁笼,他的目标并不是苏联,而是这个国家。当时他是英国公民[2]。 然而,重要的是,这本书本身直到1989年才在苏联出版,并被禁止,以便读者无法将他所读到的内容与他在周围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比较。
奥威尔是通过书本和现实生活的经历而创作了故事《动物农场》和小说《1984》。 1941年1943月至3年XNUMX月,作家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主持印度节目)工作,这使他了解了人们“思想灌输”的机制。 内战期间在西班牙度过的六个月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大部分时间奥威尔在马统工党旅的阿拉贡前线作战[XNUMX]。
在他的文章《记住西班牙战争》(1943 年发表)中,他怀疑是否有可能对它进行真实的描述。 历史:佛朗哥将来会保留哪些证据? 根据奥威尔的说法,共和党人经常诉诸谎言。 奥威尔坚信,共和国的失败不仅是因为佛朗哥主义者的军事优势,而且还因为共和国内部意识形态上的不宽容,以及对那些有勇气捍卫独立政治观点的人的清洗和报复。
“某种历史将会被书写,当所有战斗者离开时,这个故事将被普遍接受。 这意味着,如果你现实地看待事物,谎言就不可避免地获得了真理的地位。”
——奥威尔说。 作家主要作品的萌芽在这里显而易见。
在本材料中,我们将主要触及贯穿奥威尔整部作品《1984》的两个主题——战争主题和表达手段为“新话”的“新欺骗语言”主题。
奥威尔小说《1984》中的战争概念
在乔治·奥威尔的《1984》世界中,分为三个超级国家(大洋洲、欧亚大陆和东亚),战争在他们的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正如奥威尔作品的研究人员正确指出的那样,这三个国家的生存都基于以下内部和外部策略。
首先,国家必须让其公民服从老大哥(老大哥)的意志; 其次,国家必须通过持续的有限局部战争来激起人民对敌人的仇恨; 第三,各国必须保持平衡,并以一定的周期结成越来越多的新联盟,以防止两个国家完全统一,对抗第三个国家[4]。
战争在乔治·奥威尔的世界中扮演着与以前完全不同的角色——战争不是为了征服领土,不是为了将人民团结在一个国家,不是为了占领新市场,甚至不是为了让统治集团发财。 《1984》本质上是一部虚构的世界大战,主要面向国内消费者。
“与过去的战争相比,现在的战争简直就是一场骗局。 过去,各国统治集团即使明知利益的共同性,力求限制战争的破坏性,但彼此之间仍然进行了真正的斗争,胜者总是败坏者。
如今,显而易见,战争纯粹是内部事务。 战争是统治集团对其臣民发动的,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夺取其领土,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战争”这个词本身就具有误导性。 显然,更好的说法是,战争已经成为永久性的,完全停止了……
如果超级大国不互相争斗,而是同意在各自不可侵犯的边界内永久和平地生活,结果也会是一样的。 永恒的和平等于永恒的战争”[1],
如今,显而易见,战争纯粹是内部事务。 战争是统治集团对其臣民发动的,战争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夺取其领土,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战争”这个词本身就具有误导性。 显然,更好的说法是,战争已经成为永久性的,完全停止了……
如果超级大国不互相争斗,而是同意在各自不可侵犯的边界内永久和平地生活,结果也会是一样的。 永恒的和平等于永恒的战争”[1],
——这是奥威尔小说《1984》的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在日记中写下的内容。
这正是大洋洲执政党口号“战争即和平”的含义。 从政治角度来说,战争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它是一个熵区,你可以在这里倾倒社会积累的所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它是一种现象,你可以借助它可以唤起必要的情绪——喜悦、恐惧等。因此,战争是控制社会的一种手段。
“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党员,也必须是有能力的、勤奋的,甚至在某些狭隘的限度内是聪明的,但同时他也必须是一个容易上当受骗和无知的狂热分子,他的主要情感是恐惧和仇恨,有能力敬拜并有火热的喜乐。
也就是说,他的整个心境必须对应于战争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是否真正进行并不重要,既然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军事行动的成功或失败也并不重要。 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战争状态的存在”[1]。
也就是说,他的整个心境必须对应于战争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是否真正进行并不重要,既然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么军事行动的成功或失败也并不重要。 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战争状态的存在”[1]。
奥威尔写道,大洋洲内陆党的成员常常知道前线的一些报告是虚假的,或者根本没有战争,或者战争的目的与所宣称的完全不同。 但这种知识很容易被双重思想所抵消。
根据奥威尔的说法,双重思想是同时持有两种相反信念的能力(这可能是特殊灌输和重写过去的结果)或在意识形态上有必要时将自己的观点改变为相反的观点。 为此,每一位党员都坚信,战争已经开始,也必将以大洋洲的胜利告终。
如果一个人开始怀疑官方版本的真实性,或者冒险表达与英社(英国社会主义)原则相矛盾的政治上不可接受的思想,他就犯了“思想犯罪”。 犯“思想罪”的人都被“思想警察”抓捕。
奥威尔小说中的思想警察是一个秘密安全机构,负责抓捕和惩罚当局不喜欢的人。 这个管理机构位于仁爱部,在那里人们受到酷刑,以迫使他们真诚地相信国家的政策。 就这样,老大哥控制了舆论。
思想警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确保人们生活在持续的监视之中。 每一步都被控制的感觉会导致一个人的心理彻底压抑。 人们没有权利对生活感到不满,甚至没有能力去思考反对执政党[5]。 在他们的工作中,思想警察使用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例如电视屏幕,它是电视和闭路电视摄像机的混合体。
但让我们回到战争的话题。
在1984年的世界里,没有一个超级国家能够完全战胜对手。 大洋洲无法击败欧亚大陆,而且,正如上面已经指出的,这样的目标显然还没有设定。 在奥威尔的反乌托邦中,“经济只能通过战争并为战争而存在”。
“到处都有同样的金字塔结构,对半神化领袖的崇拜,以及仅通过战争和为了战争而存在的经济。 由此可见,没有一个超级国家有能力征服其他国家,但即使它做到了,它也不会从中获得任何好处。 相反,当他们处于敌对状态时,他们却互相支持”[1],
——奥威尔写道。
小说发生的那一年(1984年),大洋洲与欧亚大陆交战,并与东亚大陆结盟。 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声明中,都不允许说这三种力量曾经有不同的分类。 但作品的主人公温斯顿很清楚,事实上四年前大洋洲还与东亚大陆交战,是欧亚大陆的盟友。
不过,这只是他所拥有的秘密知识,因为他的记忆并没有很好的控制。 按照官方说法,盟友从未发生过变化。 大洋洲正在与欧亚大陆交战——这意味着大洋洲一直在与欧亚大陆交战。 无论此刻的敌人是谁,都永远被描绘成绝对的永远的敌人。
一些奥威尔学者认为,大洋洲敌人和盟友的突然转变模仿了1939年苏联对纳粹德国宣传的突然转变以及同一时期德国对苏联宣传的类似转变,以及22年1941月XNUMX日的反向跳跃。 。
新话是为统治集团意识形态服务的语言
“极权国家的特殊性在于,它在控制思想的同时,并不将思想固定在一件事上。 提出的教条不受讨论,而是每天都在变化。 需要教条,因为需要臣民的绝对服从。 然而,不根据当权者政策的需要进行调整是不可能的。 极权主义国家宣称自己绝对正确,但同时又拒绝客观真理的概念。”
——J·奥威尔在 1941 年的论文《文学与极权主义》中写道。
对思想的控制,首先是对语言的控制,对人们如何说话、用什么描述方式的控制[2]。 在小说《1984》中,大洋洲政府在语言学家的帮助下,开发并引入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新话。 新话是大洋洲的官方语言,其开发是为了服务于英社(Ingsoc)或英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
新话是语法和词汇最简单的英语。 工作时,即1984年,新话尚未在民间广泛传播。 政府计划到 2050 年完全取代 Oldspeak(普通英语)。 与党的政策相抵触的言论被定为思想犯罪。
新话的词汇量不断缩小:一个词承担了名词和动词的功能,其他词则失去了一些含义。 这个词失去了传达情感的能力,失去了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因此它们被简化了,仿佛被废除了,因为当局不需要这一切:它太难控制了。 例如,“自由”一词就是这样:在新话中,你可以说“狗不受项圈束缚”,但“言论自由”则不然。 最后一种结构和类似结构被认为是思想犯罪 [5]。
新话,一种操纵语言(在这方面,J·奥威尔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在后真相、歪曲和欺骗的时代盛行,以获取和扩大权力的名义,以保留关键生命支持资源的名义被一小撮当权者控制。 官僚机器掌握了替代概念和评价模式的艺术[2]。
现在,社会保护领域——医疗保健或教育——的枯竭变成了“优化”,使相应领域达到最佳的、据称是必要的状态。 关闭企业、裁员成为“重组”。 爆炸变成了“爆炸”,飞机失事变成了“硬着陆”,经济衰退变成了“经济增长下降”。
语义操纵如果遵守逻辑法则,其适用性有限,但在极权国家,形式逻辑规则会被辩证平衡行为所取代,从而产生双重思维:和平就是战争,自由就是奴役[2]。
值得注意的是,媒体领域的现状越来越让人想起乔治·奥威尔在他的反乌托邦小说中为我们描绘的阴暗画面。 尽管英国作家严厉批评的极权主义国家已经不复存在,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面操纵信息社会的时代开始了。
作为结论
认为奥威尔的“极权独裁”只是希特勒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同义词是错误的——他想证明极权制度,无论在哪个国家、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总是具有许多典型特征和特征。试图控制对象的思想和感受。 这种说法似乎颇有争议,但作者的目的是解释奥威尔在他的反乌托邦小说中到底想表达什么,以及战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对《1984》的批评并不是本材料的目的。
“极权主义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侵犯思想自由。 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他对思想的控制不仅追求禁止性的目标,而且追求建设性的目标。 它不仅禁止表达——甚至承认——某些想法,而且还规定了一个人到底应该怎么想。
一种意识形态被创造出来,它必须被个人接受,控制他的情绪,并将一种行为模式强加给他……如果极权主义在世界各地建立,那么我们所知道的文学的终结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迄今为止他获胜的情况。”
一种意识形态被创造出来,它必须被个人接受,控制他的情绪,并将一种行为模式强加给他……如果极权主义在世界各地建立,那么我们所知道的文学的终结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迄今为止他获胜的情况。”
——奥威尔在他的文章《文学与极权主义》中写道。
当然,奥威尔夸大了——无论是在布尔什维克的俄罗斯,还是在法西斯的意大利,甚至在纳粹德国(这些被认为是极权主义的国家)文学都不复存在。 而且,它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发展。 然而,它确实受到了意识形态的限制,这是乔治·奥威尔所反对的。
他还看到了自认为民主的国家的极权主义倾向——特别是“真理部”的形象受到了奥威尔在BBC工作经历的启发。 英国读者很容易认出 1984 年描述的这座建筑是位于波特兰广场的 BBC 大楼。
奥威尔小说《1984》的中心主题之一是战争主题,极权国家不断利用战争来控制人民。 奥威尔世界中的战争是持续不断的、永久的。 没有战争,低生活水平就没有理由,而且战争是团结人民的一种手段。
“只要战争有胜负,任何统治阶级就没有权利做出完全不负责任的行为。 但当战争变得无休无止时,它就不再是危险的……能力甚至战斗力都不再需要。 在大洋洲,一切都运转得很糟糕,除了思想警察”[1],
——奥威尔在《1984》中写道。
人们可以不同意奥威尔的观点并批评他,例如指出“极权主义”概念的相当模糊的含义(对奥威尔来说,极权主义是邪恶的一种体现),或者对社会主义的不公平批评。 然而,对于奥威尔来说,总是有两种社会主义——一种是他在西班牙共和国看到的(他支持),另一种是斯大林建立的(他对此持否定态度)[6]。
“社会主义如果只是集中管理和计划生产,本质上就没有民主,也没有平等。”
——他在 J. Burnham 的书《管理革命》的评论中写道[6]。
无论如何,无论我们对奥威尔的观点持何种态度(有时非常矛盾),都应该指出的是,他创造了一个相当合理而悲观的世界,并正确地识别了许多趋势,尤其是在媒体领域。
社会学博士米哈伊尔·切尔尼什在《奥威尔:意识形态冲突时代的一句诚实的话》一文中,想知道《1984》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指出,乔治·奥威尔作品的优点在于他真正知道如何展望未来并在问题出现之前提出问题,从而警告随着技术的发展威胁社会的危险。
“他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在一个充满巨大对抗的时代,他像其他人一样,能够保持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在特别困难的时候做自己”[2]。
参考文献:
[1]。 乔治·奥威尔。 “1984”。
[2]。 切尔尼什·M·F·奥威尔:意识形态冲突时代的诚实之词//俄罗斯世界。 T.30。第 1 期。第 163-172 页。
[3]。 Krasavchenko T.N.《历史之路:乔治·奥威尔如何进入世界文学经典》。
[4]。 利特维亚克 O.V. J.奥威尔小说《1984》中的民族国家观念/O.V.利特维亚克,A.S.卡门丘克。 // 现代师范教育。 – 2021 年。 – 第 3 号。 – 第 213-219 页。
[5]。 Tishakov E.V. 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国家对科学的控制。 – 第十四届国际学生科学与实践会议“文化对话——关于和平和以和平之名的对话”的材料(阿穆尔河畔共青城,21年2023月2023日)。 – 阿穆尔河畔共青城:AmGPGU,XNUMX 年。
[6]。 查利科娃·V·A·评论J·奥威尔的小说《1984》/文集《乔治·奥威尔:《1984》和不同年份的散文》。 – 埃德。 “进步”。 – 男,198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