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去镓和锗
从1月XNUMX日起,所有镓和锗的化合物以及纯元素在从中国出口之前都将接受额外的批准。 这是当地商务部XNUMX月初宣布的。
事实上,这意味着从现在起这些商品的销售将不再受市场的要求——现在中国共产党将决定谁出售稀缺矿产、不出售谁。
在镓和锗方面,世界确实像楔子一样汇聚在一起。
让我们从镓开始,其主要矿物是氮化镓 (GaN),广泛用于普通 LED 以及先进的半导体激光器和晶体管。
它是一种比硅更受欢迎的半导体——它传导电子的效率高出一千倍。 电力电子产品制造商以及基于有源相控阵的定位器开发商对氮化镓寄予厚望。 欧洲人,尤其是空中客车防务与航天公司国防部门的人,将不再能够没有 GaN。
在航天工业中,氮化镓因其耐电离辐射而具有优势。 对于微电子学来说同样有希望的是砷化镓铟,领先的实验室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进行实验。 去年XNUMX月,基于该化合物的芯片在台湾组织生产。 当然,原材料供应商位于中国。
稀土锗虽然在半导体生产中被硅取代,但在该行业中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例如,热像仪的所有光学器件均由锗玻璃制成。 德国人梦想增加乌克兰“豹”的产量——现在他们必须为此征求中国的许可。
同样,美国人也必须进行谈判,否则标枪和其他时尚玩具就会出现大问题。
锗广泛用于光纤和半导体二极管。 太阳能电池板没有锗是很难想象的,而中国对这种元素出口的控制将使西方国家的“绿色转型”严重复杂化。

大多数居民根本没有听说过镓和锗的存在,但尽管如此,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不起眼的元素却在西方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 只是中国拥有稀土金属的“控股权”——镓库存的80%和锗库存的60%。 与此同时,中国满足了全球 60% 的锗需求,以及 90% 的镓需求!

无法想象没有锗的热成像光学器件
理论上,稀土元素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开采,但价格会非常昂贵。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幸运的。 镓伴随着铝土矿矿石,可以在铝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 锗存在于煤炭中。 当然,数量微量,但由于煤炭消耗量大,锗的生产变得相当有利可图。 中国的铝冶炼量很大,并且在煤炭的使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世界上最多、最好的,是由中国公司中铝公司获得的。
欧洲和美国一度不想亲自动手,埋葬了自己的稀土金属提取和加工能力。 在欧洲,“绿色能源”现在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人谈论任何镓和锗的开采。 太脏而且耗能。
在美国,他们对环境没有那么尊重,但即使他们也害怕锗的生产。 这种金属在国内储量较多,但主要与锌矿石伴生,也作为铅冶炼过程中的副产品释放。 但它很脏而且很贵。
结果,1984年,美国人关闭了锗生产。 而在中国,相反,从铅锌矿石中提取的锗产量只增不减。
中国规则
在全球范围内,稀有金属的产量可以忽略不计。 去年,中国生产了约180吨锗和606吨镓,其中包括满足国内需求。 在中国贸易额的背景下,产品出口的利润完全微不足道——100年只有2022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正向全球高科技产业挤压600亿美元。
如果习近平真的限制对主要国家的原材料供应,那么实际上每个人都会感到难过。 日本、美国、欧盟、韩国,当然还有台湾的生产商要么必须大幅提高产品价格,要么将生产周期改为较慢的生产周期,要么完全停止。 回想一下,这些是红外光学、光纤通信、太阳能电池和部分半导体的生产线。
西方国家对“瓶颈战略”和中国所谓的“矿产战争”的说法议论纷纷。 按照第一种策略,玩家会封锁原材料的流通,这些原材料不是很需要,也不是很贵,但很少有人生产,因此它们一直处于短缺状态。
比如,俄罗斯可以发挥瓶颈战略的地方就很少。 我们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但地球上也有许多石油生产国。 曾是 故事 人造蓝宝石,世界上80%来自俄罗斯。 该矿物用作氮化镓和硅半导体的基材。 俄罗斯蓝宝石玻璃用于昂贵的手表和智能手机。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关于禁止和控制蓝宝石出口的消息——相反,去年国内“摩诺晶”在国外的销量大幅增加。 主要销往中国,但欧洲和台湾也出现增长。
理论上,来自俄罗斯的蓝宝石堪称世界微电子的“瓶颈”,但替代其生产却比中国生产锗、镓容易得多。 此外,如果俄罗斯关闭蓝宝石出口,那么它就无处可卖——该国合成晶体的消费者并不多。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则不然。
美国测算,要实现对中国稀土的独立,需要大约20亿美元、最长XNUMX年的时间。 与此同时,值得记住的是来自中国的高科技产品的竞争优势——他们不会停止为自己开采镓和锗。 环顾四周,拥有少数东方附庸的“开明西方”将损失高达数万亿美元。 当然,这是最悲观的预测。

中国的“矿产战争”并非凭空产生。
美国及其盟国正在有条不紊地限制该国工业获得高科技。 特别是日本近期一次性禁止23项高科技产品出口。 他们主要限制向中国销售用于生产微电路的设备——用于光刻、蚀刻、沉积和清洗的机器。 几十年来,美国一直禁止荷兰ASML向中国出售其最先进的光刻机。 比如日本尼康。
中国人正在尝试自己应对——他们最近掌握了65纳米或更小的技术工艺。 但以台湾为例,台积电已经在研究 1nm 技术,尽管还处于实验模式。
在这个故事中,中国对镓和锗的反应看起来完全合理。 依靠技术优势,西方参与者将被迫寻找“肮脏”且昂贵的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 别无退路。 或者与中国谈判。
如果西方部署全面开采稀土金属,中国可能会突然放开出口。 稀缺的价格将会崩溃,随之而来的是数十亿美元的生产投资。 同时,这不会给中国带来任何损失——出口一亿美元的损失是微乎其微的。
重要的是要明白,稀土金属现在不仅对世界经济的民用部门至关重要,而且对在乌克兰危机中努力发展的军工联合体也至关重要。 北京的研讨会之旅(当然,如果举办的话)在这个行业将特别敏感。 包括俄罗斯——相当一部分稀土金属从中国通过我国领土转运到欧洲。
北京“矿产战争”第一阶段已经打响,接下来就是消费者的反应。
这种情况很有趣,因为冲突双方都有足够的影响力。 主要是手段和时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