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坦克桥架层比伯

5
德国坦克桥架层比伯
Biber 桥架处于运输位置。 德国国防部供图


德国地面部队拥有相当庞大的各种用途的工程装甲车车队。 所以,为了组织跨越各种障碍,几十年来, 坦克 比伯架桥工。 它们在出现时具有相当高的特性,但现在它们已经过时了,并逐渐被现代技术所取代。



根据新要求


六十年代中期,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工兵部队仍然使用美制M48 AVLB坦克桥层。 这种技术并不新鲜,普通桥梁的承载能力有限,铺设时,工作人员必须离开受保护的空间。

1965年,最新的Leopard 1坦克开始在德国联邦国防军服役,并决定开发一系列新的工程设备以确保其运行和使用。 特别是,需要在统一的 Leopard 底盘上构建新的桥接层。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德国国防部供图

新项目的职权范围于1968年1月发布。客户要求使用Leopard 60底盘并允许其最终确定。 该机器上应安装一座承载能力为XNUMX吨的桥梁,其设计将提供隐蔽敷设。 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船员必须留在装甲车体内。

提交了两个项目参加竞赛。 桥架被指定为“A”,由 Klockner-Humboldt-Deutz 提出,保时捷与 Krauss-Maffei 合作开发了“B”项目。 他们满足了客户的要求,但关键任务的解决方式不同。 首先,桥梁的设计和铺设/吊装的方式不同。

1968年1969月,开发参与者收到了建造实验设备的订单。 为了进行测试,计划组装两辆工程车和每种类型的三座桥梁。 这些工作大约花了一年时间,1970年初秋,所有设备进入工厂测试。 51年XNUMX月,架桥机“A”和“B”抵达第XNUMX试验中心(科布伦茨)进行对比试验和试运行。

1970 年 1972 月,德国联邦国防军分析了测试结果,认为保时捷和克劳斯玛菲的 B 架桥机更为成功。 此后,花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对项目进行微调并准备制作,并于1973年出现了该系列的合同。 由于多种原因,架桥机的组装工作被委托给 Maschinenbau Kiel (MaK)。 XNUMX年,第一批量产车进入军队并以Biber(“海狸”)的名字投入使用。


跨越水障。 德国国防部供图

技术特点


Biber坦克桥层是在Leopard 1坦克的基础上建造的,对其设计进行了最小的修改。 该坦克失去了炮塔和战斗室设备,但保留了车体,前部有反弹装甲。 动力装置保持不变 - 柴油 MTU MB 838 CA-500 和 HP 830 动力。 他们还保留了带有扭杆悬架的七轮底盘。

经过所有改装和安装桥梁后,汽车的重量超过了 45 吨,但驾驶特性仍保持在同一水平。 “海狸”架桥车可以按照与“豹”和其他装甲车相同的顺序操作。

为了与桥梁配合使用,工程机械配备了一些新设备。 车体前下部出现推土铲,作为作业时的支撑。 上方,前部安装有用于控制桥梁的驱动装置的起重臂,并在船尾放置可移动的支架以供其铺设。 所有这些装置的操作均由基础油箱中没有的液压系统提供。

开发了长度为22 m、承载能力为60吨的原始桥梁结构,在建造过程中放弃了剪刀结构,采用了滑动方案。 据推测,由于这个原因,部队不会起身并透露架桥机的位置,从而引起敌人不必要的注意。


桥梁铺设过程:下段向前推进。 德国国防部供图

Biber 机器的轨道桥的质量约为。 桥重10吨,由两段各长11 m组成,桥梁总宽度4 m,轨距元件各1,5 m,每段由两个纵向箱形楔形元件组成。 在每根梁的宽端,都设有用于在工作位置连接的锁。 梁之间有用于与架桥机吊杆及其机构相互作用的装置。

梁之间的过梁使得可以将桥梁部分拆卸成两部分。 在这种形式下,它们可以通过特殊的半挂车或铁路运输。 在重新组装并安装在装甲车上后,桥梁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桥接层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拆卸下来的桥梁结构的两半都放置在海狸号的吊杆和后支架上,一个叠在另一个的上面。 与此同时,下面还有一个应该位于战壕或其他障碍物的另一边的地方。 接近障碍物时,架桥工必须降低刀片并用桥的各个部分升高吊杆。

此外,在链条传动的帮助下,下部被向前推动,直到其从上部下方退出,此时它们自动接合。 之后,汽车可以尽可能地延长桥梁,将其放置在沟渠上,然后驶向安全地点,为其他设备让路。 桥梁的清洁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 铺设或清洁过程大约需要花费时间。 10分钟


这座桥建在河岸上。 德国国防部供图

架桥机仅由两名人员控制——驾驶员和指挥官兼操作员。 在运动和工作期间,它们位于装甲下方的船体内部。 为了自卫,有机关枪和烟雾弹发射器。

运行中的设备


桥梁层和桥梁结构的批量生产于 1972-73 年开始。 曾在多家德国企业任职。 第一批产品已于 1974-75 年交付给客户。 总共计划建造 105 辆工程车辆和更多桥梁 - 为未来留有余地。

德国联邦国防军的订单在几年内顺利完成。 这些设备进入地面部队并转移到工程车辆排上——每排2辆。 在每个人身上。 一百多辆“海狸”可以为所有工程单位配备线性连接,并创建一个小型储备和训练设备舰队。


“海狸”使用自己的桥梁。 照片由维基共享资源提供

德国的桥梁层引起了一些外国国家的兴趣。 于是,意大利获得了许可证,并在其上制造了60多辆装甲车。 与荷兰、波兰、丹麦和其他一些国家签订了合同。 与此同时,德国以牺牲自己的舰队为代价进行了部分此类交付。 九十年代,德国联邦国防军的组成和装备进行了精简,并与其他装备一起释放了数十辆拜伯车辆。 他们决定把它们卖到国外。

在过去的10-15年里,“海狸”的数量进一步减少或完全拒绝是有原因的。 现代 MBT Leopard 2 在现代化过程中变得相当重,不再适合旧​​的 60 吨桥的限制。 对此,开始了新的工程设备和桥梁结构的开发,比伯进行了额外的削减。

据已知数据,2022年初,德国Biber产品仅剩20-22件。 今年秋天,其中几辆车辆被移交给乌克兰以提供帮助,他们还承诺增加交付。 基辅政权的支持很可能会导致此类设备的完全注销。

德国架桥工近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有机会在训练场外展示自己。 不过,据了解,乌克兰编队尚未使用过它们。 另外,这种技术的使用可能会带来某些困难。 因此,后来版本的 Leopard 2 MBT 也被转移到乌克兰,这对于它所拥有的任何桥梁层来说都太重了,包括。 为德国“海狸”。


2022 年 XNUMX 月,其中一名被送往乌克兰的架桥工。摄影:Telegram / BMPD

然而,在所谓的框架内使用其他工程设备和战车的经验。 这次反攻表明,拜伯桥将面临令人羡慕的命运。 其中一些会在到达障碍物之前被地雷炸毁,而另一些则会被大炮或 无人机 当尝试安装桥梁时。

那个时代的机器


坦克桥层比伯在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德国联邦国防军,并很快展现出了它最好的一面。 由于高性能和与系列坦克的统一,此类装备可以有效地解决其任务并在任何条件下提供所需的部队机动性。

然而,新型主坦克“豹2”很快出现并投入使用,其与前身的不同之处在于改进的防护和更大的质量。 MBT和基于它的先进技术对桥梁结构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并且它们在不断发展。 因此,德国最新型号的装甲车无法再使用这座已有半个世纪历史的桥梁。 另外,Biber整体上并不是新的,而且使用的是旧的底盘,这使得它的进一步使用变得不切实际。

因此,德国工业一度为地面部队创造了一种新的工程设备型号,它完全适合客户。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桥梁层在道德上和身体上都变得过时了,因此他们开始放弃它。 现在,德国联邦国防军正在接收具有更坚固桥梁的现代化桥层。 与此同时,不必要的过时车辆被发送给“盟友”作为军事“援助”。
5 评论
信息
亲爱的读者,您必须对出版物发表评论 授权.
  1. +1
    9 July 2023 09:16
    移动这些部分是一个非常深思熟虑的决定,大多数钓鱼者将它们升到最大高度,在最前面,这个帆将飞翔一切可能的东西。
  2. 0
    9 July 2023 13:44
    如今,德国联邦国防军迫切需要适合 Leo 2 的现代化架桥机。
    另一个项目“Leguan-Brückensystem”(项目 PSB 2)自 2009 年以来一直备受折磨。 虽然没有按照客户的要求制作,但还是制作了六件。
    短篇故事如下:
    “铝合金桥宽4,01米,总长26米,总重10,5吨。桥长26m,可克服宽达24m的水体、峡谷等地形穿越。”如果障碍物宽度较大,则可以采用军用负载等级 (MLC) 80 批准的重叠桥,或者履带式车辆最多 72,6 吨,轮式车辆最多 83,5 吨 传统桥梁仅批准 MLC 70 夜间敷设由测距仪支持、热成像设备和CCD摄像机。
    各种重量等级的渡轮可以用浮桥建造,并用连接器连接形成浮桥。 可以运输和铺设两座单独的 26 米桥梁,而不是 14 米桥梁。
    自 2009 年以来,德国武装部队的测试一直在第 41 和第 51 军事技术部门进行,目标是在 2014 年对第一批车辆进行操作测试。 三桥 Panzer Schnellbrücke 2 项目——计划中的 Biber Panzer Schnellbrücke 的后继项目——此后被认为已被放弃。”
    尽管如此,对手确信,无论怎样,他们都会启动新的桥接层……
  3. 0
    10 July 2023 09:14
    如果使用得当,地雷并不可怕,并不总是需要22米,承载能力的限制也不是致命的,双方的绝大多数设备都符合宣称的承载能力。
    技术好拿 微笑
  4. +1
    9 August 2023 16:31
    作者大大,你太棒了。 有趣的技术文章。 非常感谢!
  5. 0
    16十月2023 03:12
    这个名字唤起了非常黑暗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