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BDA已经完成了Marte ER反舰导弹的第二阶段测试,试射在撒丁岛的PISQ(Poligono Interforze del Salto di Quirra)试验场进行。 他们确认了导弹的预期战术和技术特性,这是其投入使用前现代化进程的最后阶段。
海军目标是一艘退役的卢波级护卫舰,在导弹飞行约 100 公里后以“几乎零误差”的高精度命中。 在此期间,Marte ER 进行了几次动态机动,包括在不到两米的超低高度以非常高的速度在海上进行长距离飞行。 击中目标证实了射弹的预期行为。
火星
Marte ER 是 Marte 系列火箭系统的第三代。 Marte ER版本源自Marte MK2 / S反舰导弹,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而不是固体推进剂支撑器,从而显着增加了飞行距离。 Marte ER 具有与 Marte MK2/S 相同的接口和后勤支持原则。 这意味着那些已经适用于该系列导弹的运载工具无需更改设备,例如重型舰载直升机 NH90 和 AW101。
Marte 系列是从直升机、飞机、轮船和海岸炮台发射的反舰导弹。 自 1960 年代初以来,意大利海军委托的反舰导弹由瑞士军火公司 Oerlikon Contraves 的意大利子公司 Contraves Italiana 开发。
Sea Killer Mark 1 导弹的第一个版本是射程为 10 公里的反舰导弹,出口名称为“海王星”(Nettuno),并于 1963 年投入使用。 1965 年,Contraves Italiana 开始研制改进型 Vulcano 火箭,该火箭使用相同的制导系统,但配备了额外的发射火箭助推器,使其射程更远,达到 25 公里(16 英里)。 火箭变重了,起始重量为324公斤。 火箭长4,7米,火箭中段直径206毫米,助推器320毫米。 该导弹携带一枚重达70公斤的半穿甲弹头。
1967年,意大利Sistel公司(Sistemi Elettronici)由包括Contraves Italiana在内的五家意大利公司合资成立,Contraves Italiana导弹部门与Nettuno和Vulcano导弹一起转移到Sistel,1969年Nettuno和Vulcano更名Sea Killer Mark 1 和 2 分别用于出口订单,这些名称逐渐取代旧的,最新版本获得了新名称 - Marte。
空降版的马特于1977年进入意大利海军服役,其主力搭载西科斯基SH-3海王舰载直升机,每架直升机配备两枚海上杀手马克2导弹。
火星 2
1983 年,发布了新版本的 Marte 2,其中光束制导系统被 ADAS 主动雷达导引头取代,该导引头也用于 Otomat 和 Exocet 反舰导弹。
ADAS GOS 能够在 6 公里距离的 24 个点的海况下检测驱逐舰级水面目标。 主动雷达导引头的工作频率范围为 8-10 GHz。 天线在 -16° 至 +16° 和 -10° 至 +10° 仰角范围内搜索目标。 如果敌人使用有效的电子对抗措施,GOS 可以切换到干扰模式。
当海面波涛汹涌时,火箭有可能飞过船的甲板(尤其是在波浪之间)。 在这种情况下,导引头执行无线电引信的功能,确保弹头在甲板上方引爆。 使用 AHV-7 无线电高度计在极低高度进行自主飞行,以频率调制的连续辐射模式运行。
Marte 2 的测试于 1984 年开始,该导弹于 1987 年在意大利海军服役。 1990 年代的 MBDA 公司吸纳了欧洲所有小型火箭武器开发商和制造商。
马特ER
目前,Marte ER 导弹计划正在动态开发中,Marte ER 与欧洲战斗机台风战机的全面集成过程已进入最后阶段,导弹与战斗机的适配将扩展欧洲战斗机台风打击地面目标的能力。
Marte ER 是其上一代 Marte 导弹系列的深度升级导弹,固体推进剂推进火箭发动机已被 Williams WJ-24-8G WR 涡轮喷气发动机取代,射程从 25 公里增加到 100 公里(62 英里)以上.
90 年 2014 月,在可携带两枚导弹的 NHXNUMX 直升机上对 Marte ER 的第一阶段进行了测试。 像飞鱼这样更大的反舰导弹被拒绝作为直升机的主要武器,因为体积太大太重。
玛特ERP
2015 年 120 月,欧洲台风战斗机针对称为 Marte-ERP 的固定翼导弹进行了测试,该导弹没有折叠稳定器和机翼,也没有发射助推器,并配备了一种新的高爆破片弹头,质量更大重达 265 公斤(XNUMX 磅),具有穿透力和扇区破坏能力。
Marte-ERP 导弹的发射重量为 315 千克,长度为 3,79 m,是鱼叉和 RBS-15 等其他选项的一半大小,同时具有相同的最大射程。
与两到三枚更大的导弹相比,欧洲战斗机台风可以携带六枚 Marte-ERP(或四枚带有两个外部燃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