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战时期日本帝国的石油经济这个话题,几年前就引起了我的注意。 然后,作为搜索有关交战国经济状况和动态的更具体信息的一部分,我熟悉了一些关于日本战时经济的调查工作,其中有一些关于石油的信息。 这些作品既是苏联的,也是美国的。
详细考虑这个问题的兴趣和愿望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演讲中的荒谬之处很有趣。 例如,据说日本依赖主要从美国进口的石油,但采取了导致石油禁运的政策。 正是这次石油禁运导致日本参战。 尽管所有这些在文献中都带有启发性的语气,但我一直对这篇论文持怀疑态度。 如果你没有石油,就不要发动战争。
日本的政治领导层和军事指挥部不可能不了解石油的军事和经济意义,不禁要考虑用什么来装船、飞机、汽车、 坦克. 攻击石油的主要来源是鲁莽的行为。 认真对待这样的论点意味着把日本人当作一些无法评估情况的傻瓜。 但事实证明这是胡说八道:这些傻瓜立即给英国和美国带来了惊喜,占领了广阔的领土,然后他们不得不从中艰难地被淘汰出局。 经验告诉我,如果历史学家将事件的参与者视为傻瓜,那么他显然误解了事件的过程及其原因。
好吧,日本参战了。 那么她在战争中是如何管理自己的和夺取的石油资源的,又是如何使用的,又是如何影响战争进程的呢? 文献中没有这些问题的答案; 研究人员以某种方式忽略了战争年代。 如果还有关于战前日本经济的作品,那么关于战争年代的作品就没有了。 这部分是由于日本人停止发布任何数据,而且在战争年代公开的资源很少。
然而,战争结束后,美国人可以动摇所有缴获的档案和印刷材料,以便将其全部弄清楚。 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文学不回答问题,而是提出问题。 总的来说,我的印象是这个话题有很多隐瞒的时刻,这就是为什么整场战争,尤其是它的经济背景,看起来极度扭曲和颠倒。
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我开始研究 历史 日本帝国的军事经济,决定更接近主要来源,即首先研究日本文学。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美国人、欧洲人或我们的历史学家都会开始研究复杂的日语,以便详细解决这个问题。
英语的研究主要是基于美国的情报资料,这些资料本身很有趣,但不够准确,也没有足够完整地涵盖日本帝国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更清楚。
多长是短,但我很幸运。 我找到了一本关于日本石油工业历史的基础著作,于 1963 年在东京出版。 它被简单而富有表现力地称为:“Sekiyu”(油)。 这是一本厚厚的书,包含从难以获取的来源收集的大量各种数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战前和战争年代的。
统计难题
我会马上说,这些数字引发的问题多于得到回答的问题。 日本的信息原来是一个统计难题。
例如,有关于为军队生产不同类型石油产品的信息, 舰队 和民用需求。 昭和18年(1943年)共生产航空汽油民用113千升,军用412千升,共计218千升。 日本人更喜欢用体积来测量石油和石油产品,而不是重量。 但它们很容易计算。 000年航空汽油总产量相当于331万吨。 有关于位于日本以外的股票的信息。
在同一个昭和 18 年,军队拥有 238 万公升航空汽油,舰队 - 323 万公升,总计 - 561 万公升或 426,3 万吨。
但与此同时,在这项基础性工作中,几乎没有提供有关消耗了多少石油产品的信息。 这是否是因为该著作的编纂者对所使用的数字进行了如此严格的审查,或者是否在战争年代,日本的统计数据没有考虑到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实际消耗量——这仍然很难说,因为这你需要看得更深。
没有消费数据,我们无法确定日本是否有足够的石油和石油产品,或者是否短缺,以及战争期间情况如何变化。 所有这些精彩的统计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用的。 好吧,或者只有在发现有关石油和石油产品消费的信息时,她才会发言。
节俭的日本人
顺便说一下消费。 在这项非凡的工作中,除其他外,有一张大表格,其中包含有关 1937 年至 1945 年石油生产、进口和库存以及石油产品的生产、进口和库存的信息。 此外,1944 年和 1945 年的数据是按季度分列的,而 1945 年只给出了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数据,即直到 XNUMX 月初。
出于某种原因,它是以桶为单位编制的,尽管日本人通常更喜欢以千升为单位。 但是,此表的吸引力在于它提供了一系列连续的数字,您可以尝试对其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桶甚至可以转换为千升(特别是因为作者应用了从桶到千升的转换系数),甚至可以转换为吨。
该表中也没有消耗量,但可以通过收据(生产和采购)数据以及计算库存变化来计算。 在下面考虑的数字中,信息仅适用于日本本土,但朝鲜和台湾(台湾)总督以及满洲国除外,它们也提供了统计数据,但在单独的行中并且没有被占领的领土。
首先,我对石油产品进行了计算(使用的术语是 seiseihin - 精炼或精炼产品;它包括从汽油到沥青、柏油、润滑油等的所有物质)。 结果如下表所示。

日本石油产品的收入、库存和估计消耗量的平衡
在这张表中,日本石油行业的情况比他们所说的要困难得多。
首先,日本除了石油之外,还获得了大量成品油。 例如,1937 年 - 16,6 万桶或 2,1 万吨。 在表格中,我没有单独列出购买,而是在收入栏中将其与国内石油产品产量相加。 换句话说,依赖进口的日本人试图购买虽然价格更高但已经可以使用的产品,从而使他们的石油经济合理化。
其次,很明显,日本创造了巨大的石油产品储备。 比如32,5年的1937万桶储量就是4,1万吨。 这笔储备金,从表中可以看出,他们花得很小心,直到 1942 年战争爆发,他们才开始更积极地提取。 由此可见,日本并非随意发动战争,而是准备了大量的石油产品供应。
第三,日本石油产品的年消费量在平均 27,5 万桶或 3,5 万吨左右波动。 这种消费水平一直持续到战争前半期,直到1944年才比上年下降了30%。
因此,在战前,日本的石油产品库存超过了年消耗量。 如果发生战争,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储备。
顺便说一句,海军拥有大量的石油产品储备。 昭和12年(1937年),舰队拥有最大的燃油储备——4万公升,即708万吨。 有关舰队和陆军库存的数据是机密的,并且只涉及位于日本境外的那些库存。
这怎么可能?
表面上看,这是燃料油,由许多日本私人公司和公司正式拥有,储存在这些公司的仓库或油轮中,但实际上由船队使用。 在日本帝国时期,这种私营企业与军事机构的合并是最常见的事情。
随后,燃料油储量不断下降,1945年海军只有129万千升或103,2万吨。
那么日本政府在袭击美国之前的无礼,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事实上,日本人并不特别害怕石油禁运的威胁,因为他们的石油产品供应量就超过了每年的消费量。
油源不明
试图平衡同一张桌子上的油给出了一个更有趣的结果。 原则上,数字应该已经收敛。 一方面——自己生产进口,即收货; 另一方面,加工和运输到仓库的成本,即支出。 收到的金额和支出的金额必须匹配。 在一个详细的平衡中,它考虑了一切,直到技术损失,精度高达一吨。
但在日本的统计数据中,它们并不匹配。 计算结果见下表:

日本石油收入、加工和储量平衡
这张表揭示了两个有趣的事实。
首先,在 1940 年之前,日本接收的石油远远多于它加工和发送以补充储备的石油。 原来是一笔未入账的支出余额,不知去向了哪里。 1939 年 - 9,5 万桶或 1,3 万吨。 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额。 甚至很难想象这么多的石油会“溶解”到哪里去。 也许我们正在处理日本政府不愿报告的影子股票。
其次,在 1941 年实际实施石油禁运时,日本突然开始加工石油,远远超过供应量。 此外,我们看到在1941年,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前,日本的炼油量突然增加了1,5倍。 与此同时,开始从储备中借款。
1941 年,从储量中提取了 8,5 万桶或 1,1 万吨。 但记录储量的接收和减少根本不包括整个炼油量。 这不会发生——蒸馏塔不能从空气中制造汽油。 需要油。 因此,在 1941 年,未记录的流量为 2,4 万桶或 332 吨。
这很可能是消耗战前积累的影子石油储备的结果。 1937–1940 年可以收集 29,9 万桶或 4,1 万吨。 尽管事实上在 1941 年初显示的储量中有 20,8 万桶或 2,8 万吨石油。
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影子储备用掉了7,9万桶或1,08万吨石油,尤其是在1944年,石油进口急剧下降,从1944年第四季度开始完全停止。 如果是这样,那么在 1945 年这些影子储量应该还包含 22 万桶或 3 万吨石油。 这种油后来怎么样了,现在还不能确定。
日本可以等
因此,事实证明,日本的军事经济比乍一看要复杂得多。 只是想搞清楚大日本帝国在战争期间收到和花费了多少石油,导致统计数据非常混乱,而且至少有双重簿记和双重石油储备的痕迹——公开和影子。
1941年,这些储量总计估计为6,9万吨,足够战争年代石油产品消耗两年多。
那不是全部。 这只是日本。
1942 年初,日本人占领了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群岛及其大型油田和炼油厂。 从 1942 年到 1945 年,该地区加工了 11,6 万千升或 10 万吨石油,生产了约 5,2 万吨轻油产品。 他们对日本的进口量很小,比战前 1941 年还少; 这些石油产品很可能用于供应在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作战的陆军和海军。

1945 年 XNUMX 月荷属东印度群岛巨港炼油厂爆炸案
此外,还有合成燃料的生产; 日本人还使用在汽油中添加乙醇的方法,而拥有甘蔗种植园的台湾在酒精生产中发挥了特殊作用。 因此,您必须阅读更多的出版物和材料,才能在整个经济中(至少在基本细节上)出现清晰明了的情况。
但其中一个论点已经落空——石油禁运不是日本参战的原因。 这个结论没有什么可争论的。
如果日本积累了大约 6,9 万吨石油和 3,5 万吨石油产品的储备(对于石油产品 - 一年以上,对于石油 - 超过两年的消费;日本可以在没有进口的情况下生存三年), 那么 - 因素 日本领导层认为石油禁运是可以克服的。
1941年,日本政府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现在就出击,要么等待欧洲战争的结果,看胜利偏向哪一方。 当时,日本同时与两个对立方关系融洽:德国和苏联。 等待之后,他们就可以加入获胜的一方。
事实证明,日本政府决定打击美国并站在“轴心国”一边参战是他们自己的深思熟虑的选择,而不是石油严重短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