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的中国反坦克炮

1950年38月,在朝鲜半岛战斗中,美军越过XNUMX度线,之后毛泽东下令“中国人民志愿军”渡鸭绿江,与朝鲜并肩作战。
中国正规军部队在朝鲜的出现,让美国大吃一惊,阻止了联合国军的进攻。 然而,由于美国及其盟国在重型武器和空中优势方面的多重优势 航空,中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敌对状态。
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们参加敌对行动,加上苏联第 64 战斗机航空队的空中掩护和苏联的物质和技术支持,避免了朝鲜的失败。
中国军队参加朝鲜战争的第一阶段,他们装备了反坦克 武器 非常虚弱。 打架 坦克 中国步兵可以使用被国民党击退的 60 毫米火箭推进式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美国制造的累积步枪榴弹、成捆的手榴弹和燃烧液体瓶。 特种反坦克炮的代表是 37 毫米美国 M3A1 和 47 毫米 1 型火炮,属于关东军,在内战期间缴获。

轻型日本 70 毫米 92 型榴弹炮可用于对抗装甲车,其弹药中装有累积炮弹。
在战争变得旷日持久之后,苏联在为解放军装备反坦克武器方面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 中国步兵收到了 14,5 毫米反坦克步枪和手持累积手榴弹。 炮兵部队接收了 45、57 和 76 毫米火炮。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半岛战斗中使用的反坦克炮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拥有的最常见的反坦克炮是苏联的 45-mm M-42(45-mm 反坦克炮型号 1942)。 中国共产党内战胜利后,苏联给了他们大约1门M-000反坦克炮。
射击位置的枪质量为620 kg。 初始速度 - 1,43 kg 穿甲弹 - 870 m/s。 在 500 m 的距离处,穿甲弹通常会穿透 61-mm 装甲。 重 0,85 kg 的亚口径弹丸的初始速度为 1070 m/s,沿法线 300 m 的距离可以穿透 90-mm 装甲。
当射弹以与法线成 30° 的角度遇到障碍物时,相同距离的装甲穿透为 65 毫米。 一枚重 2,14 kg 的破片手榴弹含有 118 g TNT,并具有直径为 3-4 m 的连续破坏区。45-mm 大炮的射速为 15-20 发/分钟。
虽然朝鲜战争开始时的 45 毫米炮不再被认为是现代的,但它在敌对行动中被积极使用。 由于质量相对较小,M-42 大炮可以通过计算力在不使用机械推力的情况下被提升到山顶。 45 毫米大炮的射击精度非常高。 中国炮兵选择了舒适的阵地,最常用火力支援步兵。 有时,“四十五”被用来对付联合国部队的装甲车。

由于45毫米炮在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广泛使用,因此经常出现在美英军队俘获的战利品中。

众所周知,与联合国军作战的中国和朝鲜部队积极使用缴获的德国轻武器和火炮系统。 1950年代初,苏联向中国移交了大批德国5厘米巴克反坦克炮。 38.

50 毫米反坦克炮 5 厘米朴。 38 中国革命战争博物馆
德国50毫米炮的装甲穿透力高于苏联45毫米M-42炮。 一个重 50 kg 的 2,04-mm 穿甲弹,加速到 835 m/s,在沿法线 500 m 的距离上可以穿透 78 mm 厚的装甲。 重 1,81 公斤的破片壳含有 0,175 公斤 TNT。 德国炮的射速与 M-42 相当,重 200 公斤,这使得它在机组人员滚动时的机动性较差。
在朝鲜半岛的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缴获了数十门美英制57毫米反坦克炮,设计相似。

拿着57毫米炮的韩国士兵
美国 57 毫米 M1 加农炮是英国 QF 6 磅 XNUMX 磅反坦克炮的稍微修改版本。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57-mm反坦克炮М1А3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展览中有一把缴获的美国枪M1A3。 在当时,它在战斗位置的质量为 1 公斤,是一种相当强大的武器。 根据美国的资料,293公斤的穿甲弹的初速为2,85米/秒。 在 853 m 的距离处,当以直角命中时,它可以穿透 450-mm 装甲。 此外,弹药装载包括重达 110 千克的碎片弹丸,其中包含 2,99 克炸药。 射速 - 703-12 发/分钟。
除了57毫米M1A3反坦克炮外,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还有一门英国57毫米QF 6磅Mk IV炮,与美国的M1A3在许多细节上有所不同。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 57 毫米反坦克炮 QF 6 磅 Mk IV
QF 6 磅 Mk IV 和 M1A3 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加长的枪管,配备了枪口制动器。 总的来说,美式和英式枪支的特点非常相似。 但是,由于较长的枪管长度,英国枪具有更好的装甲穿透力。 英国反坦克炮的弹药包括能够在 914 m 距离穿透 98-mm 装甲的亚口径射弹。
与缴获的英美 57 毫米火炮相比,在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反坦克师拥有苏联 57 毫米 ZiS-2 火炮。 它们主要用作防御纵深的反坦克预备队,有时用火力支援步兵。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 57 毫米反坦克炮 ZiS-2
就性能而言,ZiS-2 优于其西方同学。
根据装甲穿透表,57米处初始速度为3,19米/秒的重990公斤的500-mm穿甲弹通常穿透114-mm装甲。 一种重1,79 kg、初速1 270 m/s的卷轴状亚口径穿甲弹在同等条件下可穿透145-mm装甲。 弹药中还装有一枚重 3,75 公斤的破片手榴弹,其中含有 220 克 TNT。 在最远 400 m 的距离内,可以对敌方步兵使用铅弹。 射击位置的枪质量为1 kg。 射速 - 250发/分钟。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韩国非常积极地使用了 76 型(ZiS-1942)的师级 3 毫米机炮。 三寸炮主要是针对炮手无法目视观察到的目标开火,但碰巧对敌装甲车进行了直接射击。
为了打击装甲目标,弹药包含穿甲口径和亚口径射弹。 重 6,5 kg 的穿甲弹的初始速度为 655 m/s,在沿法线 500 m 的距离处,它可以穿透 68-mm 装甲。 一枚重 3,02 kg 的亚口径弹丸,加速到 950 m/s,沿法线以相同距离穿透 85 mm 装甲。 这足以击败 M4 谢尔曼中型坦克,但 M26 潘兴、M46 巴顿和百夫长 Mk 的正面装甲。 3 对 76,2 毫米穿甲弹无懈可击。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76毫米师ZiS-3
穿甲弹的穿透力不足部分被弹药装载中带有累积手榴弹的子弹部分补偿,如果以直角击中,可以穿透 90 毫米厚的装甲。 然而,主要使用重6,2公斤的高爆破片手榴弹,配备710克炸药。 射击位置的火炮质量为 1 kg。 射速 - 200发/分钟。
在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手中,有大量日本 75 式 90 毫米野战炮,其使用方式与苏联 ZiS-3 相同。
升级后的 75 毫米炮在射击位置的质量为 1 千克。 射速:600-10发/分钟。 除了碎片、弹片、燃烧弹和烟雾弹外,弹药装载还包括带有穿甲曳光弹的单一射击。 在 12 m 的距离,一个穿甲弹,当以直角击中时,会穿透 457-mm 装甲。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无后坐力武器
在朝鲜的战斗中,中国人积极使用缴获的美国生产的 57 和 75 毫米无后坐力炮。

1944 年底,57-mm M18 无后坐力炮被美军采用作为连队反坦克武器。 考虑到 1950 年每个步兵连应该有 57 门 XNUMX-mm 无后坐力炮,它们在韩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 一名军人可以携带和使用相对容易的无后坐力,因此在部队中受到重视。
这个样本的出现是由于 60 毫米火箭榴弹发射器的射程不足和气象依赖性。 与 60 毫米光滑口径“火箭筒”不同,57 毫米无后坐力炮有一个 845 毫米长的钢制线膛枪管。 在射击位置,57 毫米 M18 无后坐力炮重 20,2 公斤。 使用机枪 Browning М1917А1 或使用折叠式双脚架射击可提供更好的准确性,但如有必要,可以从肩部射击近距离目标。 使用光学 2,8 倍瞄准器进行制导。 在射速方面,57-mm 炮明显优于手持式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经验丰富的两人乘员每分钟可以进行 8 次瞄准射击。

美国 57 毫米 M18 无后坐力炮带弹药
为了从 57 毫米无后坐力炮射击,使用了包含 450 克无烟火药的单一射击。 射重 - 2,5 公斤。 钢制套筒的侧壁上有 400 个圆孔,大部分火药气体在发射时通过这些圆孔进入枪管腔,然后再从枪管中返回喷嘴,从而补偿了武器的后坐力。 套筒内的推进剂装在一个由防水硝化纤维织物制成的袋子里,在开火时已经烧毁。 推进剂装药由位于套筒底部的标准冲击式底火点火器点燃。 枪后火焰排放的危险破坏区为 15 m。
一枚重达1,2公斤的累计手榴弹初速为370米/秒,可以击中最远450米范围内的点目标,最大射程为4米。装甲,这并不总是足以自信地克服正面装甲中型坦克。 除了使用累积手榴弹射击外,弹药负载还包括:碎片、燃烧烟雾和弹片。 尽管事实上 000-mm M75 无后坐力炮对受到良好保护的中型和重型坦克的有效性并不总是令人满意,但在敌对行动结束之前,所有敌对双方都积极使用它们。

1940年代后半期,美国人向蒋介石政府移交了一套技术文件、几门57毫米无后坐力炮和弹药样本。 1949年国民党战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试图在当地企业中大规模生产36式无后坐力炮。 第一批半手工艺品质量差,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革命战争博物馆展出的美国和中国生产的 57 毫米无后坐力炮
57-mm 无后坐力炮的大规模生产仅在 1952 年从苏联获得机床和特殊等级钢后才开始。

57 mm Recoilless Type 52 Gun
中国制造的 57 毫米无后坐力炮,称为 52 式,与美国原型机的不同之处在于许多零件和重 6,8 公斤的机器。 美国制造的弹药适合用中国枪发射,但禁止用美国无后坐力炮发射中国弹药。
中国累积手榴弹的特性最差。 有效射程降低至300 m,正常装甲穿透力为70 mm。 事实上,在朝鲜武装冲突结束后,就开始向解放军大规模交付 52 型无后坐力车。
与 57 毫米无后坐力炮并行,联合国军队在韩国积极使用 75 毫米 M20 无后坐力炮,这在美军中是一种营级反坦克武器。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中57和75毫米无后坐力炮的尺寸对比
M20 的设计在很多方面都让人想起 57 毫米 M18 火炮,但它更大更重。 战斗位置的 75 毫米无后坐力后坐力的质量为 72 千克。 与 57 毫米炮不同,M20 炮仅从机器发射。

美国 75 毫米无后坐力炮 M20
75 毫米无后坐力炮可以使用累积和破片手榴弹、燃烧烟弹和铅弹射击。 M20 炮弹的前导带带有现成的膛线,装填后与枪管的膛线相结合。
累积手榴弹的质量为5,7 kg,弹丸的初速为310 m / s。 含有 400 克喷丸的累积手榴弹通常会穿透 100 毫米装甲。 坦克的有效射程不超过500米,高爆破片弹的最大射程达到6米,射速为500发/分钟。
1952年,在美国M20枪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无后坐力,也称为52式。由于使用了低级钢,中国枪的枪管变粗了,枪本身也变重了。 中国制造的累积手榴弹具有穿甲能力 - 不超过 90 毫米,而且不是很可靠的引信。 75-mm 52 型的弹药装载还包括带有破片手榴弹的射击。
中国反坦克炮在朝鲜战争中的使用
就地形和敌对行动的性质而言,朝鲜战争与欧洲的情况有很大不同。
这反过来又影响了装甲车的使用和对抗方式。 然而,有一些共同点——就像在欧洲一样,美国人与敌方坦克作战的主要手段是航空。 B-26 和 B-29 轰炸机袭击了中国和朝鲜坦克的集中地,摧毁了桥梁并使山区道路无法通行。 活塞式和涡轮喷气式攻击机以及战斗轰炸机寻找单独的坦克,使得在白天无法运输燃料和弹药。
反过来,联合国部队装甲车在地雷爆炸障碍物和轻型步兵反坦克武器方面遭受的主要损失。 前线稳定后,美军和英军主要用坦克作为机动火力点,支援步兵击退敌人的进攻,炮击敌人阵地。

M4A4 坦克向敌阵地开火
对于射击,美国和英国的坦克通常在山上占据一个位置,试图以最受保护的正面投射转向敌人。 在游牧炮兵碉堡的作用下,美国人最常使用的是“谢尔曼”,然而,直到停战结束,M24查菲坦克继续留在部队中。 虽然在防护方面,查菲坦克远不如中型坦克:同等火力下,轻型坦克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机动性。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M24轻型坦克
通常,当中型坦克无法爬上陡坡时,轻型装甲车被用来为美国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自行高射炮 М16А1 / А2 和 М19А1 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好。
M16A1 / A2 自行高射炮是在 M3 半履带装甲运兵车的底盘上制造的,在其上安装了四门 12,7 毫米 M45 Quadmoun 机枪,总射速为 2 发/分钟。 这台ZPU,绰号“绞肉机”,从字面上扫过中国步兵的攻击线,远远超过了轻武器火力的有效射程。
在朝鲜的敌对行动过程中,装备四挺大口径机枪的 ZSU 需求量很大。 重达 9,8 吨的半履带装甲运兵车不受轻武器子弹的伤害,可以爬上坦克无法进入的斜坡。
配备两挺 19-mm 机枪的 ZSU М1А40 的需求量也不少。 这种基于 M24 Chaffee 轻型坦克的车辆继承了其机动性和机动性。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高射自行火炮М19А1
这辆重达 18 吨的车辆覆盖有 13 毫米装甲,可抵御子弹和轻型弹片。 在M19高速公路上,它加速到56公里/小时,在崎岖地形上的速度不超过20公里/小时。 射速达到120 rds / min时的战斗速度。 由于弹药在连发时消耗得非常快,因此用特殊拖车运输了大约 300 多发装在盒中的炮弹。
考虑到 40-mm 防空机 Bofors L / 60 的直接射击范围实际上对应于 45-mm M-42 大炮的直接射击范围,19-1 火炮最常用于反击 M75A122 ZSU 向地面目标射击 - 毫米,从封闭位置射击,以及 60-120 毫米迫击炮。

中国大炮向敌人开火,前景中缴获105毫米美制M101榴弹炮
大炮和迫击炮炮击对轻型装甲车辆构成了极大的危险。 一枚炮弹或迫击炮地雷从上方落入高射自行火炮的战斗舱,极有可能导致机组人员死亡和车辆损失。 由大口径地雷或榴弹炮近距离爆炸产生的重碎片可以穿透轻型坦克或 SPAAG 的防弹装甲。
大口径地雷和榴弹炮即使对于中型和重型坦克也是危险的。 直接命中可能会破坏相对较薄的上装甲,可能会损坏瞄准具、武器和底盘。

中国 76 毫米炮 ZiS-3 处于射击位置
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的 76 型号和 1927 型号的 1943 毫米团炮在朝鲜的敌对行动中被证明是相当不错的。
考虑到 76 毫米团炮的弹药包括具有 70-100 毫米装甲穿透力的累积炮弹,在有利条件下,它们甚至对中型坦克构成危险。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使用的最流行的反坦克炮是45毫米M-42。 尽管在装甲穿透力方面这门炮不如更强大的反坦克系统,但质量、朴实无华和良好的准确性超过了所有缺点。 但四十五人中最有价值的品质是它的高机动性。 如有必要,一门 45 毫米大炮被抬到陡峭的山顶,在那里它可以用火力支援步兵攻击,并与坦克或自行高射炮进行火力决斗。
由于其相对适中的重量和长距离携带能力,57 和 75 毫米无后坐力炮在中国反坦克部队中非常受欢迎。 无后坐力的小有效射程通过快速占据舒适位置并从最小距离向敌方装甲车的脆弱点发射匕首的能力得到了补偿。 敌对行动结束后,中国指挥部承认缴获的 75 毫米 M20 无后坐力炮是最好的反坦克武器。

被摧毁的美国坦克 М26 Pershing
据朝鲜官方媒体公布的消息,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人及其盟国损失了3多辆装甲车。 这个数字与现实的对应程度很难说。 也无法确切确定有多少敌方坦克被中国反坦克炮击毁和摧毁。
待续...
信息